• [单选题]电针法治疗肥胖症,应选用的波型是
  • 正确答案 :A
  • 疏密波

  • 解析:疏密波,【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曲池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 腹部肥胖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加支沟、天枢。 操作 毫针泻法。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胃、内分泌、三焦、脾。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分钟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 [单选题]组成药物为细生地、玄参、麦冬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D
  • 增液汤

  • 解析:增液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功用:增液润燥。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 [单选题]多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疼痛的拔罐法是
  • 正确答案 :D
  • 多罐法

  •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 [单选题]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
  • 正确答案 :D
  • 隐白


  • [单选题]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 正确答案 :C
  • 白果、胆南星

  • 解析: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痰热蕴肺,浊气上逆所致。治当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善治痰热;痰热蕴肺,以黄芩苦寒清泻肺热燥湿,共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助胆南星、黄芩清热涤痰;气顺则痰消,以枳实理气宽胸,下气消痰;肺气上逆,以杏仁肃降肺气,化痰止咳,共为臣药。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杜绝痰生之源;陈皮和胃宽胸理气,燥湿化痰;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以使脾能运化水湿,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使肺热得清,痰热得化,气机得畅,然则诸证悉平。

  • [单选题]具有行血、补血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鸡血藤


  • [单选题]下列有关甲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病死率较高


  • [单选题]手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
  • 正确答案 :B
  • 从手走头

  • 解析:循行走向: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 [单选题]治疗噤口痢,虚实皆可选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石菖蒲

  • 解析:石菖蒲   性能: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2013   应用: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   3.噤口痢。可行胃肠之气。常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   5.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 [单选题]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 正确答案 :B
  • 舒张进针法

  • 解析: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巾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以下4种: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 [单选题]黄疸湿重于热的表现是
  • 正确答案 :E
  • 黄疸,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

  • 解析:黄疸发黄若湿邪较重,则表现为黄色不甚鲜明;若热邪较重或湿热并重,则黄色较为鲜明,如橘子色。A项中心中热痛、烦躁、大便难都表现出明显的热象,属于黄疸热重于湿的证候;B项是典型的女劳疸表现,女劳疸是因房劳伤肾,阴虚有热所致,无湿邪为患;C项属于萎黄,是由津枯血瘀,外不能濡养肌肤,内不能濡润脏腑所致。

  • [单选题]正常成人的QRS波群时限多为
  • 正确答案 :C
  • 0.06~0.10s

  • 解析:QRS波 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时限:0.06~0.10s V1、V2导联:为RS型,R/S<1、RV1<1.0mV,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 V5、V6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Q波深度:除avR可以出现较深的Q波外,其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 ;V1、V2导联不可能出现Q波。 ST段:下移<0.05mV,抬高除V1~V3导联<0.3mV,其余导联均<0.1mV。 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

  • [单选题]东北的地道药材是
  • 正确答案 :A
  • 人参

  • 解析:主要道地药材: 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

  •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 正确答案 :E
  • 利水渗湿,健脾

  • 解析: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2013   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2013   用法用量:煎服。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腹痛,所见发热症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D
  • 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 [单选题]当归芍药散能够治疗
  • 正确答案 :D
  • 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的妊娠腹痛证

  • 解析:当归芍药散中,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泽泻渗湿,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之效,因此其治疗的应当是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的妊娠腹痛证。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92on3d.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儿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2)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