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C
题目:女,28岁。产后9天。因发热、腹痛3日入院。体温39℃,血压9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下腹压痛,妇科检查:子宫如妊娠4个月大,触痛明显。子宫左侧触及实性肿块,有压痛。考虑诊断为
解析:急性子宫内膜炎多见于剖宫产产妇,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恶露量不一定增多,臭味可有可无,白细胞明显增高,子宫复旧延缓,宫底压痛可轻可重。急性子宫肌炎可有子宫肌层多发小脓肿,子宫不见缩小,压痛明显。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表现为寒战高热,多有一侧或双侧下腹剧痛,可有直肠刺激症状,检查子宫复旧不全,大而软,触痛明显,宫旁一侧或双侧压痛,宫旁组织水肿增厚、触痛性包块或冰冻骨盆。急性盆腔腹膜炎表现为寒战高热,下腹痛,检查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见只有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可出现宫旁压痛性炎性包块,故答案为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07)胎盘的组成为
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
解析:1.羊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最内层。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
2.叶状绒毛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胚胎发育至l3~21日时,胎盘的主要结构——绒毛逐渐形成。约在受精后第3周,当绒毛内血管形成时,建立起胎儿胎盘循环。
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因营养丰富发育良好,称为叶状绒毛膜。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的称游离绒毛,长入底蜕膜中的称固定绒毛。蜕膜板长出的胎盘隔,将胎儿叶不完全地分隔为母体叶,每个母体叶包含数个胎儿叶,每个母体叶有其独自的螺旋动脉供应血液。
孕妇子宫螺旋动脉(也称子宫胎盘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母体叶,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均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说明胎儿血液是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经与绒毛间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两者并不直接相通。绒毛组织结构:妊娠足月胎盘的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细胞滋养细胞仅散在可见,滋养层的内层为基底膜,有胎盘屏障作用。
3.底蜕膜
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为蜕膜板,从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
[单选题]关于临终关怀,正确的是
临终关怀是24小时的全程服务
解析:临终关怀主要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照护,使临终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痛苦得到缓解,生命质量得以体现,生命得到尊重。同时,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也能得到关照,最终使病人能够无痛苦、无遗憾、安详或舒适地告别亲友,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故选B。
[单选题]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的贫血是下列哪种疾病
海洋性贫血
解析: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又称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或β海洋性贫血,是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有一种或几种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其余均不是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单选题]下列病变中,可表现为一侧胸廓膨隆且呼吸音消失的是
气胸
解析:大量气胸时,患侧胸部隆起;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或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9e35v.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