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高热惊厥

E

题目:男孩,2岁,咳嗽1天,发热3小时,体温 39.3℃,就诊过程突然发生惊厥,表现为双眼上翻,肢体强直,持续2分钟缓解,查体:咽红,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异常。患儿半年前曾抽搐一次,当时体温38.8℃。最可能的诊断为

解析:E。高热惊厥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首次发作年龄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平均18~22个月,患儿常有家族史。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多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8个月的小儿运动发育应是下列哪项
  • 用双上肢向前爬

  • 解析: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匍匐动作,2个月时俯卧能交替踢腿,3~4个月时能用手撑起上身数分钟,8~9个月时可用双上肢向前爬,12个月时可手与膝关节支撑爬。

  • [单选题]男婴,过期产儿,剖宫娩出,羊水Ⅱ度污染,出生体重2.3kg,皮肤干皱,体温36℃。对该婴儿的处理是
  • 立即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 解析:病儿为过期产儿体温调节、呼吸中枢发育较成熟,能维持正常体温,一般无原发呼吸暂停,钙储存较多,维生素E的需要量少,但羊水Ⅱ度污染,且婴儿为过期产,容易有羊水吸入,继发感染。

  • [单选题](82~83题共用备选答案)
  • 新斯的明肌内注射

  • 解析:C。重症肌无力危象:因治疗延误或措施不当使MG本身病情加重,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呼吸衰竭。注射新斯的明能使症状迅速改善。

  • [单选题]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切除冶疗,错误的是
  • PA IgG明显增高者切脾疗效好

  • 解析:D。脾切除有效率约70%,适用于病程超过1年,血小板持续50×109/L,有较严重的出血症状,内科治疗效果不好者,手术宜在6岁以后进行。10岁以内发病的患者,其5年自然缓解机会较大,尽可能不做脾切除。术前PA IgG极度增高者,脾切除的疗效较差。

  • [单选题]住院第2天患儿仍发热,突然烦躁不安,在吸氧条件下仍有发绀,经皮氧饱和度80%。查体:烦躁,呼吸60次/分,前囟尚平,气管略偏左,右肺叩诊浊,右肺呼吸音较低,左肺细湿啰音,心率16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脾未触及,布氏征、克氏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阳性。考虑并发症是
  • 脓气胸


  • [单选题]本例应采用的治疗是
  • 糖皮质激素口服

  • 解析:D。糖皮质激素主要药理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有抗体吸附的血小板。常用泼尼松。

  • [单选题]皮肌炎
  • 眼睑紫红色斑伴水肿


  • [单选题]女,3岁,经常诉说腹痛及腹部不适数月。食欲不振,有时晨起恶心、呕吐,大便干,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正常,其母有慢性胃炎,该患儿的诊断考虑是
  • 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 解析:D。根据症状、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其母感染史,考虑诊断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 [单选题]该患儿有哪一种并发症
  • 高凝状态

  • 解析:B。低蛋白血症促进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大分子脂蛋白难以从肾脏排出而蓄积于体内,导致了高脂血症,所以并发高凝状态。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9e8mvy.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全科学(正高) 临床营养(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6)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PRK-LASIK医师、技师 麻醉学专业知识 妇产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