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解释生理现象 解释病理传变 指导诊断疾病 说明事物之间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

ABCDE

题目: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以下叙述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相关( )
  • 常见病因有克罗恩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Menetrier病等

    低蛋白血症而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均需注意该病诊断

    可有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降低

  • 解析:很多胃肠道疾病均能引起蛋白质丢失。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临床表现有1.下肢水肿2.消化不良3.免疫功能降低4.低蛋白血症.故选:ABD。

  • [多选题]线粒体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蛋白包括
  • 腺苷转位因子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Bcl-2家族

    Smac蛋白

  • 解析:1.细胞凋亡引起线粒体的一系列变化, 主要表现为, 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膜结构改 变、生成的活性氧增多、转译及转录活动减少等。反之, 线粒体主动参与凋亡过程, 主要通过 活性氧的直接作用、发生透性变化、释放腺苷转位因子等方式影响细胞凋亡。B正确。2.线粒体 膜电位下降和线粒体活性氧合成增多代表 了凋亡早期的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C正确,3B l22能阻止缺乏mtDN 呼吸链不正常的细胞发生凋亡。D正确。4.Smac,全称为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是存在于线粒体并调节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其促凋亡作用是通过逆转凋亡抑制蛋白(IAPs)尤其是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作用实现的。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线粒体释放Smac蛋白到细胞质中,后者与IAPs结合,使其丧失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E正确。

  • [多选题]肾的闭藏作用主要体现为( )
  • 藏精

    主纳气


  •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为( )
  • 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肝性脑病的诱因

    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

    扑翼样震颤和典型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 解析:1. 由于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或门体分流术后引起,常有肝细胞变性坏死,A正确。2. 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B正确。3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C正确。4.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氨测定 约75%HE病人血氨浓度呈不同程度增加,在慢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多,急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少。但血氨升高,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所以血氨浓度升高,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D正确。5.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变化对本病诊断与预后均有一定意义。正常脑电图波幅较低,频率较快,波型为α波。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发展,频率减慢,波幅逐渐增高,波型由α波变为每秒4~7次的θ波则提示为昏迷前期,如变为对称的、高波幅,每秒1.5~3次的δ波则为昏迷期表现。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E正确。

  • [单选题]郁证总的治则是( )
  • 疏通气机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9y1jo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妇产科(正高) 肿瘤外科(正高) 儿科护理(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 住院医师规培(推拿科)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公共卫生管理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