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太子参

D

题目:具有补气生津功效的药物是( )

解析: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主司下肢运动的经脉是( )
  • 阴跷脉和阳跷脉

  • 解析: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 [单选题]患者,男性,46岁。患乙型肝炎10年,现出现持续性肝区疼痛,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应首先考虑
  • 肝癌


  • [单选题]薤白的功效是( )
  •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 解析:薤白的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主治病证:1.胸痹证。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痹结,为治胸痹之要药。2.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 [单选题]逍遥散的治法属
  • 和法

  • 解析:和法指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一种治法。既不专事攻邪,亦不专事扶正。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募原、调和肝脾、舒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逍遥散主要作用为调和肝脾,故其治法属和法。

  • [单选题]患儿,1岁半。夜间烦吵,多汗半年余,查体:前囟2cm×2cm,方颅,肋串珠明显。血钙磷乘积下降,碱性磷酸酶升高。其诊断是( )
  • 佝偻病激期

  • 解析: 佝偻病活动期(激期)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 [单选题]某患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瘦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治宜选择的方剂是
  • 九味羌活汤

  • 解析: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或微黄,脉浮。

  • [单选题]男性,30岁,腹部砸伤5小时,查体见四肢湿冷,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该病人目前应进行的处理不包括
  • 给予止痛和镇静剂

  • 解析:腹部闭合性损伤在诊断未明确前不应该应用止痛和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治。

  • [单选题]患者因夜吹风扇,晨起出现右颈项痛,转动受限,并向同侧肩部放射。针灸治疗除主穴外,宜选取( )
  • 风池、合谷、肩髃

  • 解析:针灸治疗落枕,治法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 ;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 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方义 外劳宫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手太阳、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9y9m3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眼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计划生育(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LA医师 护理学专业知识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