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严重贫血

C

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血管外溶血的表现

解析: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在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主要在脾脏发生红细胞破坏。一般较轻,呈慢性溶血过程,可引起脾肿大,血清游离胆红素轻度增高,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不符合
  • 脑电图4~6次/秒棘慢波


  • [单选题]男,11岁,10天来右腰胁部阵发性绞痛而来诊,体检:无水肿、血压正常,右肾区轻微叩击痛。尿常规:尿蛋白(±),镜检红细胞满视野/HP。患儿的祖父、大伯、父亲均有肾结石病史。确诊本病首选的检查是
  • 尿钙/尿肌酐、24小时尿钙定量

  • 解析:D。可疑诊断肾结石,应检查尿钙/尿肌酐、24小时尿钙定量。

  • [单选题]关于嗜异性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均为阳性


  • [多选题]小儿时期白细胞的特点是
  • 初生时为(15~20)×109/L

    婴儿期白细胞总数约为10×109/L

    6岁以后白细胞总数接近成人水平

    出生数日内的新生儿外周血可出现少量幼稚粒细胞

  • 解析:ABCE。初生时白细胞总数(15~20)×109/L,生后6~12小时达(21~28)×109/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2×109/L,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 0.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此外,初生儿外周血中也可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但在数天内即消失。

  • [单选题]哪种核型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相貌很像正常人
  • 46,XX(XY)/47XX(XY),+21


  • [单选题]患儿男,8个月。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气促2天,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查体:体温37.9℃,呼吸46次/分,咽部充血,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40次/分,肝脏肋下1.0cm,血常规WBC 8.2×109/L,L0.72,胸片示两肺可见小点片状阴影,伴肺气肿。
  • 呼吸道分泌物病原抗原检测


  • [单选题]诊断确定后最关键的治疗选择是
  • 柳氮磺胺毗啶


  • [单选题]根据贫血程度,患儿属于
  • 中度贫血


  • [单选题]红细胞直径增大,中心苍白区明显
  •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08d0w.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放射医学技术(正高) 内科学(副高) 骨外科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中医护理(副高) 口腔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康复医学) 临床专业知识 临床营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