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混杂因子是与疾病和暴露因素均有关的因子
C
题目:以下对混杂因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混杂因子的理解。混杂因子的基本特点是: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②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③一定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关系链上的中间变量。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生长发育指标包括
形态、功能和素质指标
[单选题]某人群某年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死亡与总人群心肌梗死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人数15000人,该人群预期死亡数为8000人。SMR等于
1.88%
[单选题]成为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从事职业病诊疗相关工作
5年以上
解析: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具备的条件在有关法规中有规定,《指南》中已逐条列出,只要记住就能正确回答。答案是D。
[单选题]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以上都是
解析: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
(3)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即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的季节性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与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化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
(2)发病的地区性特点:绝大多数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及河豚中毒多见于沿海地区,肉毒中毒主要发生在新疆等地区。
(3)引起食物中毒食品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中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居首位。
(4)导致食物中毒原因的分布特点: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布不同年份均略有不同,以微生物引起最为常见。
(5)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多见于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
[单选题]促使水中次氯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的措施是
降低pH
解析:此题是考查对影响氯化消毒效果因素的掌握。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其中使氯化消毒主要的有效成分次氯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而提高消毒效果,当pH值<5.0时,次氯酸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值增高,则次氯酸逐渐减少。故答案B正确。
[单选题]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棋盘式布点
[单选题]某造船木工的女儿(年龄为2岁)被发现患有特殊的类似脑炎的神经系统症状(步态不稳、言语不清、肢端麻木和狂躁不安),后被诊断为先天性水俣病,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甲基汞可通过胎盘屏障
解析:此为理解型题,首先患儿被诊断为先天性水俣病,此病主要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甲基汞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发育中的脑组织产生更严重的损害,出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
[单选题]化妆品中易引起光变应性皮炎的物质有
香水、染料、防晒剂中的某些成分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0dod5.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