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38~38.9℃
C
题目:中度发热的口腔温度是
解析:发热的临床分度
低热 37.5~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稽留热.png]
39~40℃。
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 [驰张热.png]
>39℃。
波动范围>2℃。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败/湿/结/脓)拜师结盟。
3.间歇热 [间歇热.png]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 [波状热.png]
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5.回归热 [回归热.png]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几天后规律地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回家挥霍。
6.不规则热 [不规则热.png]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治疗饮热迫肺证的主方是
越婢加半夏汤
[单选题]率谷穴位于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解析:率谷
定位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 平刺0.5~0.8寸。
[单选题]平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
15°
解析: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单选题]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循行的经脉是
足阳明胃经
解析: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至宝丹证临床表现的是
痉厥
解析:安宫牛黄丸与紫雪、至宝丹的鉴别应用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
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48gv.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