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
D
题目:生后1小时男婴,胎龄31周,出生体重1400g,顺产,无窒息。
解析:胎龄小于37周为早产儿,体重小于1500g,而大于1000g为极低体重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该病儿首选的药物治疗是
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风湿性心包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再加上病儿病情严重,所以首选的药物治疗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单选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下哪项正确
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
解析:C。患儿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为瘀斑和紫癜,少见皮肤出血斑和血肿。皮疹分布不均,通常以四肢为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常伴有鼻出血或齿龈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血小板计数100×109/L,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20×109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慢性型者可见血小板大小不等,染色较浅。
[单选题]诊断肺动静脉瘘的最可靠的指标是
肺动脉造影
[单选题]机体内最新被认识的内分泌器官是
脂肪组织
解析:C。1994年Friedman研究组定位克隆了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瘦素,发现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可减少摄食、降低体重,开启了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研究的新时代。次年,Scherer等发现新的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脂联素,此后各种脂源性激素陆续被发现,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的观点逐渐被接受。
[单选题]患儿,女,7岁,发热,腰痛,伴巩膜黄染1周,两年来有类似发作史,无酱油色尿,脾脏肋下4cm,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18%,骨髓红系明显增生,尿胆原和尿胆素阳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该病儿的可能诊断为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根据抗体种类可分为温反应性抗体型和冷反应性抗体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红细胞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40℃的自身抗体称为温抗体,急性发病多发生于小儿,特别是伴有感染者,偶见于成年。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可有休克及神经系统表现,如头痛、烦躁以至昏迷。慢性起病可先有头昏及全身虚弱,几个月后才发现贫血,程度不等。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包括冷凝集病(CAS,亦称冷凝集素病,冷凝集素综合征)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两类。冷凝集病表现为在寒冷的环境中指端、足尖、鼻尖、耳郭等皮肤暴露处发绀、冰冷,自觉局部麻木、微痛,加温后症状消失。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表现为遇冷后再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突然出现腰腿酸痛,腹痛,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随后排出酱油色尿但多持续时间短,偶有脾大者,可伴有黄疸。本病罕见。
[单选题]男性患儿,诊断为胆道蛔虫病,其病史体征不支持诊断的是
发病12~24小时常有明显黄疸
解析:胆道蛔虫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常有驱蛔虫史。临床表现为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疾病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查体腹软,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痛。间歇期无体征。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早期既有明显黄疸不正确。
[多选题]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是
肌张力升高
腱反射亢进
Babinski征阳性
解析:BCE。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单选题](46~48题共用题干)
支气管哮喘
解析:C。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①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②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④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⑤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多选题]1岁内小儿应完成的预防接种,除哪项外()
伤寒疫苗
解析:答案:C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5dd59.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