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D
题目:男性,54岁,乙型肝炎病史25年;2小时前进食烙饼后突然出现大量呕血,约800ml。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移动性浊音(一),如果急诊手术,最佳手术方式是
解析:91.[答案]D 解析:该患者应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佳手术方式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此手术对患者创伤小,能即刻止血,对肝功能影响小,术后生存质量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为确定诊断,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
宫颈活检
解析:解析: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筛检宫颈癌的辅助方法之一,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最重要的方法。
[单选题]治疗应采取
广泛性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清扫术
解析:141—142,[答案]141. D;142.E 解析:患者临床表现似宫颈癌,确诊需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癌已超出宫颈,累及阴道,但未及阴道下1/3,无宫旁浸润时属 Ⅱa期;手术疗法适用于I a~Ⅱa期,应子宫广泛切除十盆腔淋巴清扫术;而放疗适用于较晚期宫颈癌或不能胜任手术者。
[单选题]碘解磷定能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理是
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
解析:[解析]考核要点是碘解磷定的解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是:有机磷酸酯类与胆碱酯酶进行结合,结合后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结果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聚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碘解磷定进入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者体内,其带正电荷的季铵氮即与被磷酰化的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以静电引力相结合,结合后使其肟基趋向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原子,进而与磷酰基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和碘解磷定复合物,后者进一步裂解成为磷酰化碘解磷定。同时使胆碱酯酶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此外,碘解磷定也能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成为无毒的磷酰化碘解磷定,由尿排出,从而阻止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继续抑制脾碱酯酶。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是( )
维生素B12
解析: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致过敏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6w971.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