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为
  • 正确答案 :C
  • 800~1000ml

  • 解析: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为1000ml,在妊娠任何时候如羊水量超过2000ml,可诊断为羊水过多,如在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可诊断为羊水过少。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 正确答案 :C
  • 2012年6月26日

  • 解析:识记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公布执行的的时间是2012年6月26日,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 [单选题]内脏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解析:内脏性疼痛的特点是:①内脏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②躯体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当波及壁腹膜时,可出现明确的麦氏点疼痛和右下腹局限性腹膜刺激征表现。③牵涉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如急性胆囊炎出现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常伴有右肩背部疼痛。

  • [单选题]2个月至儿童期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正确答案 :E
  • 流感嗜血杆菌

  • 解析:1、流感杆菌脑膜炎好发于6岁以下幼儿(E对)2、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好发于老年人及婴幼儿(C错)3、大肠杆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A错)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神经外科手术后(B错)。

  • [单选题]影响分娩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 产程


  • [单选题]心功能Ⅰ级应
  • 正确答案 :E
  • 避免重体力劳动

  • 解析:1.本组题目考查了心功能不全病人依据心功能对休息和活动的指导。心功能一级病人,照常活动,适当休息。 2.本组题目考查了心功能不全病人依据心功能对休息和活动的指导。心功能二级,可起床稍加活动,增加间歇休息时间。 3.本组题目考查了心功能不全病人依据心功能对休息和活动的指导。心功能三级病人,应休息为主,限制活动,允许下床排尿、排便。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消毒剂是
  • 正确答案 :C
  • 2000mg/L二溴海因

  • 解析:压力蒸汽灭菌、2000mg/L二溴海因、1%过氧乙酸可以杀灭细菌芽胞。

  • [单选题]陈先生,66岁,护士为其测血压,为与第1次测量辨别,需重复测量。下述哪项做法错误
  • 正确答案 :D
  • 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

  • 解析:连续加压直到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 .0千帕(30毫米汞柱) 。故选D。

  • [单选题]以下不适宜行痛点注射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E
  • 脉管炎

  • 解析:脉管炎不适宜行痛点注射.

  • [单选题]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指
  • 正确答案 :C
  • 发病前的预防

  • 解析: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一级预防:发病前的预防,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危险因素,而达到使脑血管疾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二级预防:主要目的为了预防或推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主要针对已发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者,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在中、青年最重要。三级预防:在脑卒中发病后积极治疗,尽量将神经功能损伤降至最低,并防治并发症,减少致残发生,预防发生。

  • [单选题]为胃癌患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下列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营养液中可以添加其他治疗药物

  • 解析:给予肠外营养时的护理措施:营养液及输注器具无菌;营养液中严禁添加其他治疗用药;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太快引起并发症;若出现高热应先辨明原因给予处理;穿刺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保持导管通畅。

  • [单选题]病室温度过高时使患者
  • 正确答案 :E
  • 头晕,疲倦

  • 解析:病室温度过高时,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E对),干扰消化和呼吸功能,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会导致肌肉紧张(D错)。湿度过高会导致闷热,尿液排泄增加,(B错。湿度过低会导致黏膜干燥,咽痛(C错)。噪声会导致人烦躁,肌肉紧张(A错)。

  • [单选题]在医院感染中,属于内源性感染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病原体来源于自身口腔

  • 解析: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命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的微生物。例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常构成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贮藏库”。在平时定植于这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致病,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体系。但是,当病人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可导致菌群失调或使原有生态平衡失调,菌群移位(易位),从而引发感染。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6z2dz.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口腔正畸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代码:352)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外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