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房性期前收缩多呈不完全性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A
  • 窦房结节律重整

  • 解析:代偿是否完全取决于期前收缩是否侵入窦房结,若侵入窦房结,使其提前激动,即发生窦房结节律重整,使包含期前收缩的PP间距小于2个窦性周期之和,即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 [单选题]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以下效应,但除外
  • 正确答案 :B
  • 冠状动脉舒张

  • 解析: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而不是舒张。

  • [单选题]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必须是室性逸搏心律

  • 解析:三度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某部位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逸搏间期),诊断标准要求有完全性的房室分离,心房率>心室率,且心室率必须是缓慢的逸搏心律,以与干扰性房室分离相鉴别。但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因此,有些学者提出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①逸搏心率需<45次/分;②逸搏周期≥2倍PP间期(有助于排除二度房室阻滞);③心房率<135次/分(有助于排除生理不应期的影响)。逸搏心律可以为室性,亦可为交界性。

  • [单选题]心底部是心脏大血管的出入处,心底部朝向
  • 正确答案 :B
  • 右后上方

  • 解析:心脏位于胸腔前纵膈下部,外形如桃,斜置于横膈之上。心底部朝向右后上方,是心脏大血管出入处。

  • [单选题]正常人V5、V6导联不应出现的QRS波形是
  • 正确答案 :C
  • QS波


  • [单选题]下列关于心脏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心脏的长轴自右前上方向左后下方倾斜,与正中矢状面约成45°角

  • 解析:心脏的长轴自右后上方向左前下方倾斜,与正中矢状面约成45°角。

  • [单选题]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QRS心电轴左偏,但应除外
  • 正确答案 :C
  • 肺气肿


  • [单选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上都有QTc间期延长

  • 解析:QTc间期延长是长QT间期综合征最重要的特点,但QTc间期正常并不意味就可排除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部分患者QTc间期在临界范围(介于0.41~0.46s之间),少数患者不能单用QTc间期来诊断。

  • [单选题]下列哪项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不正确
  • 正确答案 :A
  • 多数P波后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 [单选题]V行中的线段绘制成螺旋样代表
  • 正确答案 :D
  • 室内差异性传导


  •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 解析:心房扑动可以是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心律失常,往往由于心室率极快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立即转复。

  • [单选题]以下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但应除外
  • 正确答案 :D
  • 心室率一般不超过120次/分

  • 解析: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为: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不一的f波;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常常超过180次/分,有时达240次/分以上,心室率极快时甚至可以恶化为心室颤动;③心房激动经旁路和房室结同时下传至心室,形成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使QRS波群形态多样,心室率愈快,QRS波群愈宽大,心室率慢时,QRS波群变窄;④宽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图形相似。

  • [单选题]以下为运动试验的绝对禁忌证,但不包括
  • 正确答案 :D
  • 室性期前收缩


  • [单选题]下列哪种心动过速不是由于折返所致
  • 正确答案 :E
  • 洋地黄中毒所致房性心动过速


  • [多选题]临床心电生理检查适应于
  • 正确答案 :ABCDE
  • 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窦房结功能测定

    不明原因的晕厥

    确定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同时行导管消融治疗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r6vez.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血液病(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输血技术(正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护理学(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中药师(代码:202)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乡村医生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