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谷疸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治用
正确答案 :D
茵陈蒿汤
解析: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单选题]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正确答案 :C
乌头赤石脂丸
[单选题]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D
臑俞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暖肝煎的组成药物
正确答案 :B
木香
[单选题]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应该
正确答案 :A
<0.25mV
解析:P波
形态: Ⅰ、Ⅱ、aVF↑,aVR↓
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时限:≤0.11s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P-R间期:0.12~0.20s
QRS波 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时限:0.06~0.10s
V1、V2导联:为RS型,R/S<1、RV1<1.0mV,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
V5、V6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Q波深度:除avR可以出现较深的Q波外,其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 ;V1、V2导联不可能出现Q波。
ST段:下移<0.05mV,抬高除V1~V3导联<0.3mV,其余导联均<0.1mV。
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
[单选题]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
正确答案 :D
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解析: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单选题]三焦辨证的创立者是
正确答案 :B
吴鞠通
[单选题]蕲蛇的主治病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D
跌打损伤瘀痛
解析:蕲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2.小儿惊风,破伤风。
3.麻风,疥癣。
4.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单选题]以下关于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断续波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单选题]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治宜
正确答案 :C
大黄附子汤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wrz85.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