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广金钱草为
  • 正确答案 :B
  • 豆科广金钱草干燥地上部分


  • [单选题]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的药材是
  • 正确答案 :A
  • 蒲黄

  • 解析:蒲黄性状鉴定: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故此题应选A。

  • [单选题]不能与含雄黄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是
  • 正确答案 :D
  • 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常用酒炙法矫味矫臭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ACDE
  • 蕲蛇

    蛇蜕

    乌梢蛇

    地龙


  • [单选题]关于药品说明书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口服缓释制剂的说明书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 解析: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药品批准文号、产品批号、有效期、主要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中药制剂说明书还应包括主要药味(成分)性状、药理作用、贮藏等。药品说明书能提供用药信息,是医务人员、患者了解药品的重要途径。说明书的规范程度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 [单选题]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的祛风湿药是
  • 正确答案 :A
  • 桑寄生

  • 解析:豨莶草、臭梧桐,均能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湿疹瘙痒、中风手足不遂及高血压等。相异的是:豨莶草性寒,善祛筋骨间的风湿而除骨节疼痛,治热痹宜生用,治寒痹应制用;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疡肿毒。臭梧桐性凉,清热力不及豨莶草,痹证无论寒热成宜。桑枝性平而能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无论寒热新久成宜,又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祛风湿药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桑寄生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善治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性平,长于养血而补肝益肾,又治血虚兼风湿者;还能固冲任安胎,治胎漏下血及胎动不安。

  • [单选题]毒性药品是指
  • 正确答案 :E
  • 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 [单选题]正品大黄药材横切面( )。
  • 正确答案 :B
  • 根茎有星点


  • [单选题]具有止血,补血,滋阴润燥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阿胶

  • 解析:何首乌、阿胶,均能补血,治血虚诸证。其中,何首乌经蒸制者性微温,功偏补益精血,为滋补良药,善治血虚精亏诸证,尤宜精亏血虚之须发早白;阿胶甘平滋腻,功偏补血止血,又善治出血兼血虚者,阿胶还能滋阴润肺,治阴虚燥咳、虚劳喘咳。此外,何首乌生用,还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治疮肿、瘰疬、久疟不止、肠燥便秘;阿胶还能滋阴润肺,治阴虚燥咳、虚劳喘咳。桑椹、旱莲草,均性寒而善滋阴益肾,治肝肾亏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然,桑椹长于补阴生津而治津伤口渴;并能养血、润肠,治血虚失眠、肠燥便秘。旱莲草善清热、凉血止血,又治阴虚或血热之出血证。熟地黄性微温而滋腻,又善滋阴补精益髓,治肾阴不足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及精血亏虚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具有止血,补血,滋阴润燥功效的药物是阿胶。

  • [单选题]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不需要办理《印鉴卡》变更手续的项目是
  • 正确答案 :D
  • 具有麻醉药品处方审核资格的药师的变更

  • 解析: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不需要办理《印鉴卡》变更手续的项目是 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调配资格的药师的变更。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石决明的功能
  • 正确答案 :D
  • 养心血

  • 解析:石决明来源于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性能特点:咸寒清泄,质重镇潜,专入肝经,略兼滋阴。善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为治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病证:(1)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2)肝火目赤翳障,肝虚目昏。故此题应选D。

  • [单选题]批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产企业的部门是
  • 正确答案 :B
  •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解析:从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产的企业,应当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故选B。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wy95z.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急诊医学(正高) 超声医学技术(正高) 精神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40)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0) 药学(师)(代码:201)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