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氮质血症
ADE
题目:女孩,2岁零6个月,入院前5天患儿开始腹泻,伴低热、呕吐;昨起尿少,尿色如酱油。查体患儿呈贫血貌,眼睑微肿,巩膜轻度黄染,皮肤可见出血点,血压15/10kPa(115/80mmHg)。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
解析: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可能有关的因素有:感染、遗传因素、某些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及其他一些因素。多见于儿童,是婴儿期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特点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和血小板减少。【避错】其他情况不是诊断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孩,11岁,右下肢轻度跛行,右下肢“二郎腿试验”阳性,Orber征阳性,X线片可见左髋关节半脱位,骨盆向右明显倾斜,最可能的诊断为
臀肌挛缩症
解析:根据患儿右下肢轻度跛行,“二郎腿试验”阳性,Orber征阳性即可诊断为臂肌挛缩征。
[单选题]低钾血症患者补钾速度一般不宜超过
20mmol/h
解析:临床上判断缺钾的程度很难。补钾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度,每天补钾40~80mmol。外科患者一般不能经口补钾,都需要静脉补充。静脉补钾有浓度和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3g),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当患者存在休克时,应等待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钾。故答案应选B。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y3209.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