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1U
A
题目:患者,男性,25岁,昏迷1天就诊。查体:BP 90/70mmHg,呼吸30次/分,HR 115次/分,消瘦,脱水貌,深大呼吸,呼之不应,血糖20.5mmol/L,尿酮体(++++)。
解析:经静脉、肌内或皮下给予胰岛素,成人按每小时0.1U/kg标准体重[儿童0.25U/(kg·h)],即4~6U/h,一般不超过10U/h。使血糖以4.2~5.6mmol/h(75~100mg/h)的速度下降,并消除酮体。故A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常依靠下列哪几项检查
腹腔穿刺液中淀粉酶升高,外观是血性混浊
B超检查发现胰腺增大,网膜囊及腹腔有积液体
解析:1.对于有腹腔渗液的病例,行腹腔穿刺术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穿刺液多为血性,如淀粉酶测定增高,即可确诊为该病。2.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占有愈加重要的位置,成为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故BC正确。
[单选题]方剂中必须具有的药物是( )
君药
[多选题]Lauren分型正确的包括
是按肿瘤起源分类
分为肠型和弥散型
15%不能按此分型
解析: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肠型胃癌起源于肠化生黏膜,一般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可见刷状缘,瘤细胞分泌酸性黏液物质,类似于肠癌的结构;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多见于老年男性,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好。弥漫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黏膜,癌细胞分化较差,呈弥漫性生长,缺乏细胞连接,一般不形成腺管,许多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属于此型;多见于年轻女性,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但有10%~20%的病例兼有肠型和弥漫型的特征,难以归入其中任何一种,从而称为混合型。
[多选题]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天地相应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多选题]食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包括( )
食管内异物感
胸骨后针刺样疼痛
咽下食物时哽噎感
上腹部烧灼感
解析: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不明显,且多间断发生,易被忽视。(1)食管内异物感: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管病变相一致,随着病情的发展,相继出现咽下食物哽噎感,甚至疼痛等症状。产生这一症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管病变处黏膜充血肿胀,致食管黏膜下神经丛的刺激阈降低所致。(2)食物通过缓慢和停滞感。(3)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或咽下痛。(4)咽部干燥与紧缩感。(5)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
[多选题]在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其原因是
所有血浆蛋白分子均较大,不能通过滤过膜上的孔
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酰基,可以排斥血浆蛋白
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将滤过的蛋白质主动重吸收
滤过膜中的内皮细胞层和基膜层有相同大小的网孔
解析:1.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允许通过的物质分子量大小来衡量。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很容易通过滤过膜上各种大小孔道;但大分子物质,如分子量为69000的血浆白蛋白则很难通过,而且还存在涎蛋白的选择性阻挡作用,因而它在滤液中的浓度不超过血浆浓度的0.2%;分子量超过69000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根本不能通过滤过膜。此外,血浆中分子量为64000的血红蛋白,本可以滤过,但它是与珠蛋白结合成为复合物形式存在,因而也不能通过。2.正常情况下滤过膜通透性比较稳定,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发生改变而影响尿的成分。例如肾小球炎症或缺氧时,常伴有蛋白尿。过去认为这是滤过膜通透性增大所致。蛋白尿的出现是由于病变使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涎蛋白减少或消失,对带负电荷白蛋白的同性电荷相斥作用减弱,使白蛋白易于滤过所致。3.肾小球的滤过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的,一是肾小球的机械屏障功能,二是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功能。电荷屏障是指肾小球还有一种让带正电荷的物质通过的能力,以确保带负电荷的物质留在血液中。结合题干ABCD符合本题特点。
[单选题]一妇人,25岁,怀孕2个月,恶心,呕吐不食,口淡,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香砂六君子汤
[单选题]痰疾多首选( )
丰隆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dyo7k9.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