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后天感染主要是动物与人开放性伤口接触传染
C
题目:关于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方面,以下不正确的是
解析: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主要经口感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甲状腺发育不良患儿出生后即出现明显症状
[单选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最常侵犯的部位是
回肠
[单选题]治疗本病最佳药物选择
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
解析:现在主张在严重病例疾病的早期,就应联合治疗,即采用降阶方案,以求尽快控制病情,认为甲氨蝶呤为JRA联合治疗的首选药,故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是最佳选择。
[单选题]儿童E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唾液传播
[单选题]1岁半小儿因发热、咳嗽5天来诊。查体:嗜睡,皮肤有猩红热样皮疹,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及三凹征明显,两肺散在性中、小湿啰音。血常规:白细胞25×109/L,N 0.85,L 0.15。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单选题]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伴虹膜睫状体炎最常见于
少关节型,持续型,ANA(+)
[多选题]下腔静脉造影术后7天开始,患儿右下肢 (造影穿刺侧)增粗。右足背动脉搏动亦有所减弱,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局部无波动感。与此同时,腹水增多,腹胀加剧,入院第36天(造影术后20天)行腹腔穿刺,腹水外观清亮,镜检未见细胞,蛋白定量为1.0g/L,培养阴性。上述体征提示该病人可能出现了哪些病情变化
右侧股静脉栓形成
髂外静脉栓形成
新血栓形成
解析:本问提示有两个方面:一是右下肢肿胀;二是腹水加重。此时,患儿是下腔静脉造影后7天出现右下肢(造影穿刺侧)增粗,局部皮温无变化。同时,腹水增多,腹水性质外观清亮,未见细胞,蛋白定量3g/dl,细菌培养阴性。根据这些特点,首先考虑下肢肿胀的问题。下肢肿胀是水肿还是血肿?如果是血肿,根据提示,局部无波动感,另外单纯右下肢血肿不能解释腹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排除C项。关于右下肢局部水肿,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炎性肿胀?还是由于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加上患儿的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提示中描述患儿右下肢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不符合炎性肿胀。因为炎性肿胀有“红、肿、痛、热”表现。因此,也可以排除右下肢蜂窝组织炎。如上述所分析的,患儿右下肢局部肿胀很可能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加上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患儿原有下腔静脉上段血栓形成,在引起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加上7天前局部静脉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可以在局部诱发新的血栓形成。就其部位而言,我们必须看到该患儿除右下肢肿胀外,还有腹水的增加。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可能在右侧股静脉、右骼外静脉、下腔静脉,一处或多处并存,所以B、E、G项均为正确答案。至于心力衰竭引起的下肢水肿。应该是双下肢水肿后伴有肝脏肿大。如果是全心衰或左心衰可有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表现。提示中并没有以上症状描述。因此,第F项答案是错的,根据提示,患儿腹腔穿刺腹水检查的结果是,腹水清亮、无细胞成分、蛋白含量不高、培养阴性。这些不符合原发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表现。
[单选题]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中度以抑制症状为主,持续7天左右即消失
解析: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以抑制症状为主,持续14天内消失。宫内窘迫史是引起HIE的主要原因,但出生后严重心肺病变及贫血也可致HIE。
[单选题]经积极综合治疗,患儿痊愈,此后不久再次出现喘息,至1岁半时已反复喘息4次。查体:肺部哮鸣音,胸部X线片呈间质性改变。此时最可能的诊断应为
支气管哮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6og2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