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A

题目:下列肺结核类型中,传染性最强的是

解析:肺结核的传染性只取决于痰菌是否阳性,上述几种类型中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最常出现痰中排菌。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35岁。因输卵管破裂出血1小时急诊入院。怀孕3次,自然流产2次,顺产1胎。术前查HB75g/L,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5单位。术后第1天复查HB100g/L,术后第8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发热,T38.5℃,检查HB70g/L。该患者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 迟发性溶血反应

  • 解析: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回升,第8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血红蛋白下降,考虑为迟发性溶血反应。

  • [单选题]菌痢假膜形成属
  • 纤维素性炎

  • 解析: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易发生于黏膜、浆膜、肺组织,又分假膜性炎和浮膜性炎,1题选D;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痈是多个疖的融合,2题选B;蜂窝织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故3题选A。卡他性炎又称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特征,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4题选C。

  • [单选题]大面积烧伤24小时内的病人,首选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 液体复苏

  • 解析:烧伤是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电、化学物质等。早期大面积的烧伤全身性反应重,体液大量渗出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极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体液疗法是防治烧伤早期休克的主要措施。镇静止痛为烧伤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增强免疫为支持治疗,都不是烧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创面处理、控制感染都是烧伤感染期治疗的关键,多在伤后2周后进行,并非24小时内。

  • [单选题]男,60岁。体重55kg。全胃切除术后5天,左上腹疼痛。腹腔引流管内可见少量肠液。查体:T37.2℃,P100次/分,R19次/分,BP130/80mmHg。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予禁食,肠外营养,该患者的REE(实际静息能量消耗)大约是
  • 140%

  • 解析:本例患者为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胃肠吻合口破裂(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本例患者无严重腹膜炎表现,治疗以“肠外营养”为主,即补充能量。故需要计算肠外营所需养热量。正常人25kcal/kg(55×25=1375kcal),但是全胃手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静息能量消耗(REE)增加20%~30%不等(创伤感染时增加20%~30%,大面积烧伤增加50%~100%)。故本例患者至少要以30kcal/kg来补充,需要补充的能量至少为1650kcal。   同时,瘘的治疗主要是蛋白质的补充,除正常1~1.2g/kg,还要额外再补充1g/kg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热量计算:1g=4kcal,需要额外补充的热量大约为55kg×4=220kcal热量。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该例患者需要补充的能量至少为1650+220=1870kcal,比正常情况下的1375kcal高出36%。故本题答案选140%。

  • [单选题]患者,男,55岁。右侧胸部闭合性损伤1天。右胸疼痛,咳嗽时加重,无呼吸困难。胸壁皮肤无破损,局部皮下瘀血;胸部X线片示右侧第5肋骨单处骨折,右侧气胸,肺压缩10%。该患者恰当的治疗措施是
  • 胸壁包扎固定

  • 解析:病变程度肺萎陷在30%以下为小量气胸,可在1~2周自行吸收,右侧第5肋骨单处骨折包扎固定即可,故选D。

  • [单选题]乙胺丁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球后视神经炎

  • 解析:乙胺丁醇主要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选E。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8wwlm.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骨外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理化检验技术(正高) 中医骨伤科学(副高) 临床营养(副高) 口腔正畸学主治医师(代码:357)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