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猩红热

B

题目: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情况见于

解析:猩红热的病原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继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余选项均是嗜酸性粒细胞减低的原因。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 3′,5′-磷酸二酯键

  • 解析:考点:核酸的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的连接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由前一位的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位核苷酸的5′-位磷酸基之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

  • [单选题]细菌经革兰染色,结果是
  • 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

  • 解析: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 [单选题]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体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 双向免疫扩散

  • 解析:单向免疫扩散常用于待测抗原的定量测定;亲和层析和免疫吸附是分离纯化的方法;可以用特异性抗原与制备的抗血清进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来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

  • [单选题]关于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中F/P值叙述正确的是
  • 该比值是指荧光素结合到蛋白上的量

  • 解析:荧光素结合到蛋白上的量的重要指标是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F/P)。其计算方法是:FITC标记的荧光抗体稀释至A280nm约为1.0,分别测定A280nm和A495nm的值。 F/P比值越大,表明抗体分子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结合越少。一般用于组织切片的荧光抗体染色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以F/P=2.4为宜。

  • [单选题]不属红细胞内在原因溶血的是( )
  • 新生儿溶血病


  • [单选题]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 FITC

  • 解析:FITC异构体Ⅰ型在效率、稳定性、与蛋白质结合力等方面都好,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其主要优点有:人眼对黄绿色较敏感,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有利于降低背景干扰。

  • [单选题]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确证试验通常采用何种检测方法( )
  • 免疫印迹法


  • [单选题]关于肿瘤标志物说法错误的是
  • 通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极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都升至300μg/L以上

  • 解析:通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极低,参考值<20μg/L。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常>300μg/L,但也有部分患者AFP始终不升高。AFP升高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性肿瘤、妊娠。若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 [单选题]某患者,女,29岁,停经40天就诊,考虑为妊娠,HCG检查的最佳标本是
  • 晨尿

  • 解析:首次晨尿常偏酸性,其中的血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浓度较高,因此,HCG检查的最佳标本是晨尿。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95d5.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正高) 急诊医学(副高) 精神病学(副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公共卫生管理 公卫执业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