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减少或避免破坏性冲突发生的措施不包括
正确答案 :A
奖励持异议者
解析:减少或避免破坏性冲突发生的措施包括对组织成员加强全局观教育,重视沟通,运用领导榜样的影响力,及时发现产生破坏性冲突的因素,故选A。
[单选题]用药物可能治愈的先天性心脏病是
正确答案 :B
动脉导管未闭
解析:大多数先心病均不能药物治愈,但动脉导管未闭出生1周以内使用吲哚美辛治疗,可使90%的患儿治愈,仅有10%的患儿需手术治疗,答案为B。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蛔虫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正确答案 :E
胆道蛔虫病
解析:蛔虫病常见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其中以胆道蛔虫病最常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蛔虫病病因及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链霉素皮内试验的进皮剂量是
正确答案 :B
250U/0.1ml
解析:链霉素皮内试验的进皮剂量是250U/0.1ml,头孢类皮内试验的进皮剂量是50μg/0.1ml,青霉素皮内试验的进皮剂量是20U/0.1ml,普鲁卡因皮内试验的进皮剂量是025mg/0.1ml。
[单选题]关于传染病流行程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D
水平流行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按其强度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散发:是指某传染病在某地常年一般发病水平。②流行:指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常年发病率(一般3~10倍)。③大流行:指某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范围广泛,超出国界或洲界者。④暴发:指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故选D。
[单选题]下列有关青春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青春期是少女心理、生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解析:描述正确的是青春期是少女心理、生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单选题]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治疗心绞痛作用原理是
正确答案 :E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
[单选题]门诊应首先安排入院的患者是
正确答案 :E
严重颅脑损伤
解析:年老体弱、病情危重的患者就诊时,门诊应提前安排就诊,在这里严重颅脑损伤最危重,故选E。
[单选题]陈先生,66岁,护士为其测血压,为与第1次测量辨别,需重复测量。下述哪项做法错误
正确答案 :D
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
解析:需重复测量时,应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行第二次测量。
[单选题]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为减少液体入量可以将药液混入甘露醇滴入
解析:甘露醇不能与其他药液混合静脉滴注,以免产生结晶沉淀。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急性颅内压增高护理措施”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护理糖原累积病Ⅰ型患儿,病情观察的关键症状和体征是
正确答案 :D
低血糖
解析: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下降;并发症有: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
[单选题]多见于中年妇女的腹外疝是
正确答案 :E
股疝
解析:股疝为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脐疝是疝囊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有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之分,以小儿脐疝多见。
[单选题]患者,男性,52岁,主诉心悸及颈部明显搏动感,查血压142/45mmHg,X线示左心室扩大、主动脉弓突出并有明显搏动,最可能的诊断为
正确答案 :D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解析:此题考查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诊断,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大扩张,由于左心室明显增大,心尖搏动增强,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有心悸表现。查体可见颈动脉搏动明显,脉压增大,左室扩大等,故该病人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医疗事故管理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 )级
正确答案 :C
4
解析:《医疗事故管理条例》将医疗事故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
[单选题]为患者输液后应
正确答案 :A
洗手
[单选题]DIC病人最早的临床表现是
正确答案 :E
取血时血液不易抽出,血易凝固
解析:DIC病理变化分为三期:第一期为高凝期,在促凝物质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液中易有血栓形成。严重病人皮肤上出现淤点或紫斑。实验室检查见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黏附性增高。最早征兆是护士抽血取化验标本时,发现血液不易抽出,血易凝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kr5g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