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上行感染
A
题目:患儿,女,10岁,突然出现尿频、尿痛,尿检查:尿蛋白(+),红细胞5~7个/HP。白细胞20~30个/HP,诊断为急性尿路感染。感染途径考虑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诊断淋巴瘤后的主要治疗措施为
联合化疗
解析:该患者有胸腹腔病变,为淋巴瘤Ⅲ~Ⅳ期,化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对淋巴瘤仅起诊断作用。
[单选题]女,10岁,黄疸、肝大、肢体震颤4、5个月,患儿口齿不清,动作僵硬。肝肋下4cm,质硬,裂隙灯下可见角膜边缘有棕黄色环,最可能的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
解析:E。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肝脏受累多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反复出现疲乏、食欲差、呕吐、黄疸、水肿或腹水等;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主要是构语困难、动作笨拙或震颤、不自主运动、表情呆板等,晚期精神症状更为明显;角膜K-F环常随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是本病特有的体征,初期需用裂隙灯检查。
[单选题]小儿坐位时颈静脉饱满可见于以下情况,哪项除外
左心衰竭
[单选题]3岁女孩,皮肤粗糙,鼻梁塌陷,智力低下,舌常伸出口外,便秘腹胀,身高78cm。
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单选题]用于鉴别下丘脑或垂体性GHD
GHRH兴奋试验
[单选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组织的生化代谢改变为
以上都正确
解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使脑组织的生化代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包括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导致低血糖和酸中毒;ATP产生不足,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细胞水肿,并影响酶的活性,而进一步破坏脑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ATP降解产生的次黄嘌呤,再灌注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可产生氧自由基;脑缺氧时兴奋性氨基酸增加,可造成钠、钙离子内流,诱发上述生化反应,并可阻断线粒体的磷酸化氧化作用,引起细胞凋亡增加。
[单选题]
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部分吸附,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C.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完全吸附,牛红细胞部分吸附
D.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E.嗜异性抗体1:32
正常人可有
正确答案:CC。嗜异性凝集反应又称Paul-Bun- nell反应。临床上常用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参考。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中出现一种抗体,可使异种动物如绵羊、马等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此抗体即称嗜异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种嗜异性抗体称Forssman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完全吸附,牛红细胞部分吸附
解析:C。嗜异性凝集反应又称Paul-Bun- nell反应。临床上常用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参考。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中出现一种抗体,可使异种动物如绵羊、马等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此抗体即称嗜异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种嗜异性抗体称Forssman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风湿热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舞蹈病患儿的ASO一定增高
[单选题]4岁患儿,诊断肾炎性肾病,使用足量泼尼松治疗,14天尿量增加,水肿逐渐消退,但尿蛋白为(++),持续用药8周,尿蛋白仍为(++)。此病例应属于
激素部分敏感
解析:以泼尼松每日1.5~2.0mg/kg治疗8周判断激素效应,若尿蛋白转阴,为激素敏感;尿蛋白减少至(+~++),为激素部分敏感型;若尿蛋白仍为(+++),则为激素耐药;对激素敏感,用药缓解,减量或停药2周内复发,恢复用量或再次用药有缓解并重复2~3次者,为激素依赖。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kyo22.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