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感染结核杆菌后5%的患者可于日后因免疫力低下时才发病,为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C

题目:感染结核菌后机体可以获得免疫力,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您认为下一步需要检查的项目
  • Weche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

  • 解析:C。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适用于4~6.5岁儿童。通过一整套不同测试题,分别衡量不同性质的能力,将得分综合后可获得儿童多方面能力的信息,较客观地反映学前儿童的智能水平。

  • [单选题]鉴别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
  • 加压素试验


  • [单选题]沙丁胺醇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理作用为
  • 兴奋β1受体

  • 解析:沙丁胺醇为β2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纤毛清除功能,调节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介质的释放。

  • [单选题]最佳治疗是
  • 注射维生素B12,并口服叶酸


  • [单选题]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治疗原则是
  • 以上都是


  • [多选题]检查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对照17秒,病人12秒。纤维蛋白原定量4g/L。抗核抗体:阴性。静脉肾盂造影示肾影稍大,泌尿系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影。下腔静脉造影(从右股静脉送入F4造影管)显示下腔静脉狭窄,狭窄部位相当于右房人口处以下长约3.5cm。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
  • 输注肝素

    口服潘生丁(双嘧达莫)

    活血化瘀中药

    静脉滴注蝮蛇抗栓酶

  • 解析: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定量增高这一提示,该患儿目前处于高凝状态。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狭窄,狭窄部位相当于右房入口处以下长约3.5cm。说明该患儿有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鉴于患儿的高凝状态,其主要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抗凝治疗。可用于抗凝治疗的药物很多。本答案中第B、D、E、G项均是可选择的药物,所以是正确的。显然,大量维生素C及扩张血管剂654-2对本病血栓形成的治疗无帮助,所以是错误的。至于低分子右旋糖酐,虽然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的作用,但本例患儿已经产生了下腔静脉这样的大血管血栓,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已难以改变,故第一项属无效答案。感染是造成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本例并没有提示该患儿目前有感染的情况,因此,第H项属可选可不选。

  • [单选题]女孩,7岁,因低热,嗜睡1个月,间断抽搐1天入院。1年前曾因高热、嗜睡、昏迷2天,诊断病毒性脑炎住院治疗20天痊愈。体检:神志清楚,嗜睡。强迫头位,头向左侧。左上睑下垂,右眼内斜,外展受限,有水平眼震,余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可,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脑脊液细胞数36,生化正常。OB抗体阳性。头颅MRI示丘脑、基底节、小脑、脑干多发性病灶,部分呈现结节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多发性硬化

  • 解析:多发性硬化是以病灶播散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为特点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弥漫性硬化,又称Schilder病。主要表现为智力倒退,痉挛型瘫痪和假性球麻痹,头颅MRI示脑白质区有大的,边界清楚,非对称的脱髓鞘病灶。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遗传代谢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代谢大分子类疾病:包括溶酶体贮积症(三十几种病)、线粒体病等,代谢小分子类疾病: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遗传代谢病一部分病因由基因遗传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基因突变造成,发病期不仅仅是新生儿,覆盖全年龄阶段。患儿没有代谢异常表现及家族史,可以排除。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kz0zm.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普通外科(正高) 妇女保健(正高) 中医眼科学(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副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代码:343) 口腔医学技术(师)(代码:205) 中医执业医师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中医学专业知识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