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术前、术中未对心脏功能进行监测

D

题目:男性,75岁。长期高血压、心肌缺血。因右下腹痛,高热39℃8小时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在硬膜外麻醉下急症手术,术中突然心跳骤停死亡,其治疗中的主要错误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抗菌药疗程因感染不同而不同,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感染消退后
  • 72~96小时

  • 解析:一般为72~96小时,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结核病等应需要应用较长时间方可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 [单选题]对于肝功能评价,下列哪项错误
  • 肝功能衰竭时,血清ALT必然升高明显

  • 解析:目前临床上对肝功能评价包括:反映肝细胞损伤功能试验(血清ALT和AST检测);反映肝排泌功能(胆红素代谢试验);反映肝合成功能(血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和反映肝细胞间质变化试验。ALT和AST提示肝细胞受损,但非真正肝功能体现,而肝坏死严重时,血清ALT常升高不明显,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故答案为C。

  • [单选题]患者女性,42岁,胸闷、心悸12小时入院。查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以Ⅱ、Ⅲ、aVF、Ⅴ1导联明显,考虑心房扑动,终止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是
  • 同步直流电复律

  • 解析:终止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步直流电复律。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可转化为由房颤动。心房扑动时心房内产生250~35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心室律多数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少数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均),心室率常在140~160次∕分之间。心房扑动也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其发生率较心房颤动少。临床表现:①轻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悸、心慌、乏力;②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可因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而引起脑栓塞;③心室律规则,140~160次∕分左右,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较慢,且不规则;④有时心室率可因房室传导比例的转变而突然自动成倍增减,按摩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解除压迫后又即恢复到原有心率水平,部分可听到心房收缩音。诊断依据:①常见病因与心房颤动基本相同。②心悸、心律规则或不规则,有时心率可突然减慢或突然加倍。③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称F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可呈宽大畸形;心室律可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也可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

  • [单选题]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 溶血反应


  • [单选题]女,25岁,劳动后4h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视物模糊,瞳孔缩小,2h后到医院就诊。查体:意识模糊,两肺听诊可闻及较多湿啰音,可见肌纤维颤动。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为16%。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eok1o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7) 麻醉学主治医师(代码:347)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病案信息技术(师)(代码:213)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