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汉坦病毒

C

题目:患者农民,29岁。高热、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起病,于病程第5天死于顽固性休克,死后经尸体解剖见垂体前叶明显充血、出血坏死,右心房出血,肾脏肿大,肾间质极度充血水肿,全身小血管内膜细胞肿胀,肝脾肿大,充血明显。

解析:1.本题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出现全身多器官出血应该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 2.本题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PAS反应中使乙二醇基氧化成双醛基的是
  • 过碘酸


  • [单选题]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内铁以哪型为主
  • Ⅰ型


  • [单选题]有关荧光免疫技术标本制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制片完毕后置室温下,自然风干燥后使用

  • 解析: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固定。

  • [单选题]ABO新生儿溶血症可见于母亲为O型,胎儿的血型可为
  • A型和B型

  • 解析:母亲为O型,血清抗A抗B抗体阳性,可与A型和B型胎儿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引起溶血。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红细胞破坏的原因
  • 骨髓本身衰竭

  • 解析:骨髓功能衰竭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

  • [单选题]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
  • 红细胞和肝细胞

  • 解析:疟原虫在人体内先后寄生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在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的有性期开始。

  • [多选题]仅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包括( )。

  • [单选题]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 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 解析:在一个稳定的、适当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如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处,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S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变化,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 [多选题]下列细胞中,对恶性组织细胞病有诊断意义的是
  • 异形组织细胞

    多核巨组织细胞

  • 解析:对恶性组织细胞病诊断有意义的细胞是异形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而吞噬性组织细胞虽可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但无诊断意义,对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有诊断意义,其他两种细胞都是骨髓的正常细胞。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209w.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全科学(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中医妇科学(副高)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执业药师(西药) 住院医师规培(胸心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耳鼻咽喉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药学(士)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