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制剂工艺
B
题目: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制剂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收回时,制剂收回记录的内容不包括。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剂回收记录的内容。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十章第六十四条制剂配发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或凭据。内容包括:领用部门、制剂名称、批号、规格、数量等。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制剂质量管理组织应及时进行处理,出现质量问题的制剂应立即收回,并填写收回记录。收回记录应包括:制剂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收回部门、收回原因、处理意见及日期等。制剂收回记录包括制剂的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收回部门、收回原因、处理意见、日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单糖浆的含糖量是
85.0%(g/ml)
解析:单糖浆组成: 蔗糖850g水适量/全量1000ml。 性状: 为无色至淡黄白色的浓厚液体;味甜;遇热易发酸变质。 检查: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0。贮藏: 遮光,密封,在30℃以下保存。 药物制法: 取水450ml,煮沸,加蔗糖,搅拌使溶解;继续加热至100℃,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的热水,使其冷至室温时为1000ml,搅匀,即得。 答案选C
[单选题]炮制姜半夏的辅料用量是
每100kg药物加生姜25kg,白矾12.5kg
解析:本题考查姜半夏的炮制方法。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为取净半夏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用生姜汤加白矾共煮透,切薄片。半夏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多选题]不良反应的引发因素有
辨证不准
用量过大
个体差异
质量因素
人为因素
解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品种混乱: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2、误服毒药: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中毒。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3、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4、炮制失度:有些有毒药生用毒大,炮制后毒减。若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发中毒。如有人服用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5、剂型失宜: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6、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配伍不当: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8、管理不善:有些单位对剧毒药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患者,造成中毒身亡。9、辨证不准:临床因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明为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虽为血虚,但兼便溏,仍投大剂当归,致使溏泄不已。10、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患者服后引起过敏,临床时有报道。11、离经悖法:无论是应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及中成药,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引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如近年有人将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按原方原量制成颗粒剂,用于临床治疗肝炎和肺炎,由于用药时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是依据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药理研究结果为基础,结果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故此题应选ABCDE。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9dd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