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NA合成减少 红细胞的分裂增殖时间延长 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在骨髓内易遭破坏
ABDE
题目:下列哪项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恢复期的用量是
3~5mg/(kg·d),持续6~8周
[单选题]下列新生儿均易发生低钙血症,但除外 (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单选题]男,1岁,患过3次肺炎,多次腹泻,2次严重败血症,皮肤化脓感染,其反复感染的原因可能为
原发免疫缺陷症
解析: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表现为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不常见和致病力低的细菌常为感染源。
[单选题]当怀疑小儿急性肾炎早期心力衰竭时,以下哪项检查最有诊断意义
胸部X线透视
解析:心衰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能较早地反映到X线影像的变化,X线检查对早期心力衰竭诊断有帮助。
[多选题]易感者接触麻疹后的预防措施是
检疫观察3周
可应急接种麻疹疫苗
近期应用过丙种球蛋白者,检疫观察延长至4周
丙种球蛋白不可与麻疹疫苗同时应用,若合用需相隔至少3周
解析: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d,有并发症者延至10d。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丙种球蛋白中含有麻疹病毒抗体,能够中和疫苗中所含的麻疹病毒,使疫苗失效。丙种球蛋白注射到人体后,能在体内停留2~3周,因此2~3周注射麻疹疫苗是无效的。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体即可产生抗体,这时就不会受丙种球蛋白的影响,所以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单选题]疑诊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儿检查骨龄时,X线摄片的部位是
膝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不是遗传性疾病(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病毒感染不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抗体可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此外,在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k48j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