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一孔型房间隔缺损
B
题目:不属于房间隔缺损行导管介入性堵闭术适应证的是
解析: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一)年龄大于3岁,小于60岁,体重大于5kg。(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局部解剖结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最大伸展直径<40mm;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边缘,特别是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和肺静脉开口至少4mm;3.房间隔直径大于房间隔缺损14~16mm。(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功能矫治术后遗留的房间隔缺损。(四)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外科手术修补后残余分流或再通。(五)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明显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六)临床有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心肺复苏中“ABCDEF”的“E”是指
心电监护
解析:心肺复苏术中ABCDEF分别代表的具体意义是: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Drugs ECG Defibrillation或:清理通畅呼吸道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药物治疗 心电监测 电除颤
[单选题]小儿断奶时间最迟不超过:
18个月
解析:小儿断奶时间最迟不超过18个月
[单选题]建立护患关系的条件包括
情感的投入、接纳性的态度、合理的客观性、坦诚的态度
[单选题]中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治疗措施不合适的是
尽快给予正常饮食
解析:对于营养不良的患儿,其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应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单选题]不符合小儿用药的描述是 ( )
婴幼儿对阿片类药物不敏感
解析:1.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氯霉素中毒可致灰婴综合征;2.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小儿对吗啡类药物(可待因等)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婴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等;3.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3个月以内的婴儿用退烧药可出现虚弱;8岁以内小儿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滴鼻净治疗婴儿鼻炎可引起昏迷、呼吸暂停;4.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5.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多选题]组织文化的作用
导向和辐射作用
约束和激励作用
向心凝聚作用
[多选题]胎儿期免疫球蛋白产生的顺序,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
胎龄20周时出现IgA
胎龄15周时出现IgD
解析: IgG:IgG是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者,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10~12周胎龄可自身合成IgG,含量甚微,但因母体IgG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且其含量也随着胎龄增长而不断增加,胎龄8个月时为成人的56%,9个月时为88%,足月新生儿脐血IgG含量可超过母体,而早产儿IgG含量较足月儿低的多。出生后IgG逐步消耗,而自身合成能力尚不足。至1~3岁相当于成人的60%,10~12岁后基本达成人水平。IgA:胎龄30周左右开始合成极少量IgA,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的IgA来自母亲初乳。生后一个月含量仅成人的2.6%左右,10岁左右达成人水平。IgM:胎儿10~12周开始合成IgM,出生时约为成人的10%,以后逐渐上升,1~2岁达成人水平,IgM不能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时IgM含量升高。IgD:胎龄31周开始出现,其自身合成较少,生后脐血含量仅为成人的1%,1岁为10%,2~3岁达成人水平。IgE:胎龄11周开始合成,7岁左右达成人水平
[单选题]婴儿基础代谢需要能量占总需要能量的百分比是
50%~60%
解析:婴儿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是指在安静、清醒、空腹状态下,处于20℃~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的最低能量,占总需能量的50%~60%。婴儿约每日每千克体重230kJ(55kcal),以后随年龄而递减。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k9o9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