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杞菊地黄丸、血府逐瘀胶囊

E

题目:治疗中风之阴虚瘀阻证常用中成药有( )。

解析:治疗中风之阴虚瘀阻证常用中成药有:通塞脉片、杞菊地黄丸及血府逐瘀胶囊。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急性酒精中毒后如果驾车则易发生车祸,说明酒精浓度已经达到
  • 22mmol/L(100mg/dl)以上

  • 解析:血酒精浓度达到11mmol/L(50mg/dl)即感头痛、欣快、兴奋;血酒精浓度超过16mmol/L(75mg/dl),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自负、易激惹,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动,也可能沉默、孤僻;浓度达到22mmol/L(100mg/dl)时,驾车易发生车祸;血酒精浓度达到33mmol/L(150mg/dl),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出现明显共济失调;浓度达到43mmol/L(200mg/dl),出现恶心、呕吐;血酒精浓度升至54mmol/L(250mg/dl),患者进入昏迷期,表现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

  • [单选题]关于麻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出疹后2周,ELISA法才能测出麻疹抗体


  • [单选题]症见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 )。
  • 半表半里证

  • 解析:寒热往来指患者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临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①寒热往来无定时:指患者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②寒热往来有定时:指患者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兼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

  • [单选题]小儿泄泻的推拿疗法中,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是( )。
  • 脾虚泻

  • 解析:小儿泄泻的推拿疗法:湿热泻: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龟尾。伤食泻: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外八卦。脾虚泻: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 [单选题]下列不会出现口渴多饮的是
  • 湿热内阻

  • 解析:大渴喜冷饮,壮热,大汗出者,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严重腹泻、或汗、吐、下及利尿太过,耗伤津液,均可导致大渴引饮。湿热内阻可见渴不多饮。故选E。

  • [单选题]以下关于血液毒致伤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在伤后半小时后,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

  • 解析:血液毒致伤的表现为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疱或血疱,皮下瘀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如结膜下淤血、鼻出血、呕血、咯血及尿血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胸腔、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最后导致出血性休克。患者可伴头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关节疼痛及高热。在伤后半小时后,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的是神经毒致伤的表现。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m2w0z.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儿科护理(正高) 心血管内科(副高) 中医内科学(副高) 护理学(副高) 中药学(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肿瘤科) 妇产科主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