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3~5天

B

题目:继发性前房积血通常在钝挫伤后几天发生(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60岁,女,诉双眼视力渐降2年,不伴眼红痛,检查双眼视力0.5,角膜透明,前房轴深2.5CT,周边1/4CT,晶状体见空泡,混浊程度C3N1P1,眼底稍模糊,视网膜平复,未见明显出血和渗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
  •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

  •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患者为60岁患者,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视力只有0.5,前房较正常浅,晶状体尚见空泡,以皮质混浊为主。这些都是膨胀期的特点,故选择答案B。

  • [单选题]次要作用为外旋、内转的肌肉是
  • 下直肌


  • [单选题]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
  • 展神经麻痹

  • 解析:暴露性角膜炎是角膜失去眼睑保护而暴露在空气中,引起干燥、上皮脱落进而继发感染的角膜炎症。角膜暴露的常见原因:眼睑缺损、眼球突出、睑外翻、手术源性上睑滞留或闭合不全。此外,面神经麻痹、深麻醉或昏迷也可导致此病。展神经麻痹只影响眼球外转功能,并不引起眼睑闭合不全或眼球突出,不属于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D。

  • [多选题]双眼单视产生的条件中包括 ( )
  • 双眼视力必须正常

    两眼必须具有恒定注视同一目标的能力

    有良好的融合功能

    健全的大脑中枢

  • 解析:1.知觉条件 a .双眼视觉知觉正常或接近。双眼物象在形状、大小、明暗、颜色等方面相似,双眼物象大小差在5%以下。 b.双眼视网膜具有正常的对应关系。双眼能同时感知外界物体,并能同时结象在视网膜对应点上,无交替抑制现象。 c. 具有良好的单眼注视力。也就是说,具有单眼的黄斑注视能力,无论眼向哪个方向注视或目标向哪个方向移动,均能使目标不脱离黄斑中心凹。 d.双眼有共同的视觉方向。双眼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运动协调一致,注视近距离物体时,双眼视轴进行集合,使双眼接受的物象时刻落在双眼黄斑中心凹上。 e.双眼有一定的融合能力。双眼能将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物象,通过感觉性融合和运动性融合调整到黄斑中心凹,即视网膜对应点上。2. 运动条件 a.双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协调一致,并有一定的运动幅度。 b.双眼有协调的同向和异向运动,并有一定的运动范围。 c.注视远处时,双眼视线能达到平行。 d.注视近处时,双眼能与所用的调节协调地行使辐辏与分开。 e.侧方运动时,双眼始终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同时运动。3.中枢条件 a.双眼视野的重叠部分必须足够大,能使注视目标随时落在双眼视野内。 b.大脑的中枢必须发育正常,能正确地接受从视觉及其他感觉器官来的信号,并加以综合和分析,自主地或发射地通过传出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以调整眼球的位置。

  • [单选题]患者男,36岁,被羽毛球击中右眼。眼科检查:VodFC/30cm,Vos1.0;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度水肿,KP(-),前房深,Tyn(++),瞳孔欠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向下方移位,虹膜震颤,玻璃体浑浊,眼底正常。左眼未见异常。NCT眼压测量值:OD18mmHg,OS16mmHg。该患者急诊处理不合理的是( )。
  • 急诊手术摘除晶状体

  • 解析:该题属于临床综合分析题。外伤致晶状体不全脱位是否摘除晶状体需结合受伤情况。当存在玻璃体脱出、悬韧带广泛缺失时需行手术治疗,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情,而非急诊手术适应证。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E。

  • [单选题]关于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错误的是( )。
  • 视网膜前出血

  • 解析:根据2001年美国眼科学会提出的国际临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新生血管形成和(或)玻璃体/视网膜前出血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 [多选题]有关睑裂斑的不正确描述是( )
  • 睑裂斑呈黄白色是由于脂肪沉着

    睑裂斑影响视力


  • [单选题]晶状体半脱位的病因不包括( )
  • 角膜发育不全

  • 解析:晶状体半脱位的病因包括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外伤性悬韧带断裂、眼内炎如睫状体炎症使悬韧带变性、眼内病变如眼球葡萄肿使悬韧带机械性伸长等。

  • [单选题]泄泻发病外因中主要的邪气是( )
  • 湿邪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m3j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正高) 烧伤外科(正高) 推拿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风湿病(副高)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DSA技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