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竹茹汤治疗之呕吐主症为
  • 正确答案 :BD
  • 食已即吐

    口臭干渴

  • 解析:竹茹汤适用于胃热呕吐,胃热伤津,故口渴;胃热上炎,上布于舌,故口臭;胃阴不足化热上炎,故食入即吐,选BD;AC为痰饮内阻所致;E为湿热内阻所致,故排除。

  • [多选题]《素问·痿论》提到痿证的病因有( )
  • 正确答案 :ACDE
  • 情志

    饮食

    劳倦


  • [单选题]湿温,便血过多,气随血脱,其治法应是
  • 正确答案 :D
  • 益气固脱


  • [多选题]在《灵枢·寿夭刚柔》篇中,药熨的方药组成中包括( )
  • 正确答案 :ABCD
  • 醇酒二十升

    蜀椒一斤

    干姜一斤

    桂心一斤


  • [多选题]癃闭的病因为
  • 正确答案 :ABCDE
  • 湿热蕴结

    脾气不升

    肾元亏虚

    肝郁气滞

    尿路阻塞


  •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留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
  • 正确答案 :D
  • 攻之


  • [单选题]某男,40岁。过食肥甘厚味多年,现口甘,中满。结合《素问·奇病论》分析,其病机为
  • 正确答案 :A
  • 湿热困脾


  • [多选题]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分为
  • 正确答案 :BCE
  • 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

  • 解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2.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E。

  • [多选题]胰岛素瘤与下述哪些情况鉴别
  • 正确答案 :ABCDE
  • 胰岛外肿瘤所致的低血糖

    其他内分泌腺所致的低血糖

    肝病所致的低血糖

    特发性低血糖

    精神异常和癫痫

  • 解析:胰岛素瘤病人必须与能引起空腹低血糖的其他疾病作鉴别。本症常易误诊为癫痫、脑血管意外、癔病、精神分裂症、直立性低血压、脑膜炎、脑炎、脑瘤和糖尿病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肝性脑病、垂体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药物性低血糖症、非胰岛素瘤性低血糖症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

  • [多选题]暑湿弥漫三焦临床可见( )
  • 正确答案 :ABCE
  • 胸闷咳痰带血

    脘痞,不甚渴饮

    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身热,面赤,耳聋


  • [多选题]脉浮而紧可见于( )
  • 正确答案 :AB
  • 太阳表证

    阳明热实证


  •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阴阳属性为
  • 正确答案 :A
  • 阳中之太阳


  • [多选题]胃痛的辨证要点包括
  • 正确答案 :ACDE
  • 辨急缓

    辨寒热

    辨虚实

    辨气血


  • [多选题]呃逆的病因包括
  • 正确答案 :BDE
  • 饮食不当

    情志不遂

    正气亏虚

  • 解析:呃逆的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1.饮食不当进食太快太饱,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并可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使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于喉,发生呃逆。2.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气机不利,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胃气上逆挟痰动膈,皆可发为呃逆。3.正气亏虚或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等,均可损伤中气,使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或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若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乘,挟胃气上逆动膈,也可导致呃逆。故选BDE。

  • [单选题]烂喉痧见壮热,烦渴,咽喉肿痛糜烂,甚则气道不通,肌肤丹痧紫赤密布,红晕融合成片,舌绛干燥起芒刺,状如杨梅,其治法为
  • 正确答案 :E
  • 气血两清,解毒救阴

  • 解析:毒燔气营(血) 病机: 烂喉痧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 证候表现: 壮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糜烂,甚则气道不通,肌肤丹痧紫赤密布,红晕融合成片,舌绛干燥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 气营(血) 两清,解毒救阴。

  • [单选题]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气喘,宜用
  • 正确答案 :C
  • 麻黄汤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wj70j.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血液病(正高) 麻醉学(正高) 中医骨伤科学(正高) 儿童保健(正高) 放射医学技术(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 传染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2) 健康教育主治医师(代码:365)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