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肾B超

D

题目: 男,30岁。间断颜面及下肢水肿5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2周。查体:血压180/110mmHg,双下肢中度水肿。血Hb80g/L,尿蛋白(++),尿红细胞6~8/HP。

解析:青年男性,慢性病程,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与血尿,提示存在肾小球疾病。目前患者有头痛、消化道症状及贫血表现,提示有可能存在肾功能损伤。故应首选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尿蛋白定量与肾脏B超在后面进行。虽有贫血,但因已有提示为肾脏疾病,故骨髓穿刺并非必需。因患者病程已有5年,不能确定是否还有肾活检的机会,需在进行完肾功能、肾B超检查后再确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首选的药物是
  • 普萘洛尔

  • 解析:此题是应用题,考查考生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药物的了解。普萘洛尔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尤其是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的窦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一般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与体内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有关。

  • [单选题]初孕妇,26岁。妊娠33周,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今晨5时清醒,心慌、出汗。此时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
  • 进食

  • 解析: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晨起突然出现心慌、出汗,考虑低血糖可能性大,应及时进食补充血糖。

  • [单选题]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断脐至足
  • 28天

  • 解析:此题为儿科基础概念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胎儿期、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其中新生儿期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

  • [单选题]女,36岁。糖尿病病史10年,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化血红蛋白6.0%,时常于晚上睡前出现心慌、多汗、软弱,继而神志不清,查脉搏120次/分,尿糖(-),尿酮(-),血尿素氮10.0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 低血糖昏迷

  • 解析:考查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分析。这是36岁的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情况是:①病史10年,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过于严格,存在低血糖的可能。②时常于睡前出现心慌、多汗、软弱,继而神志不清,脉率增快,而尿糖及尿酮体均(-)。③血尿素氮10.0mmol/L,仅轻微升高。不难看出,本病例是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低血糖性昏迷。备选答案中其他情况可以逐一排除:起病突然,心慌、多汗很快发展为昏迷,而尿糖(-),可见血糖也不会高,可除外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尿糖及尿酮体均阴性,所以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先多汗、心跳快速、神志不清,且血尿素氮轻微升高,可以排除尿毒症昏迷;突发的心慌、多汗、软弱、继而神志不清,不符合脑血管意外发生时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及偏瘫等神经症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低血糖昏迷,原因是胰岛素剂量过大或者饮食调节不当,常为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餐或少进餐,应预防发生此种情况。在老年人发作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血管、脑血管意外。酮症酸中毒昏迷都是在糖尿病控制不良情况下发生的,常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减量等诱因,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加重,继而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呼吸加速加深,重者意识渐模糊、昏迷,有明显失水体征,可血压降低。尿液检查时尿糖及酮体均强阳性,血液生化有酸中毒、血糖很高、血酮体增高等。从答题结果看,部分考生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副作用还不熟悉或未掌握,更有些是参加临床工作不久,没有遇到过低血糖昏迷病例。

  • [单选题]27岁男性。入院前一小时右腕上6cm处被机器绞断,软组织挫伤严重,神经、血管均较骨骼短缩2cm,该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是
  • 立即行断肢再植术

  • 解析:患者发生肢体离断。再植手术要严格控制在6-8小时内。断指再植可适当延长到12-24小时。故应立即行断肢再植术。应选D。

  • [单选题]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中约占40%的是
  • 肺炎球菌

  • 解析: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

  • [单选题]女,52岁。患有恐惧症,看到锋利的刀具就会感到恐惧,脑海中总是呈现锋利物品的场景,她为此感到痛苦而不愿进厨房,但认为自己应该担当起主妇的责任,应该进厨房做饭,这种情况属于
  • 角色行为冲突

  •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患者角色转化的理解认识。角色行为冲突(A)是同一个体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间有冲突。角色行为减退(B)已进入角色的患者,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病、伤的考虑不充分或不够重视,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角色行为强化(D)患者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安心于已适应的患者角色现状,或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小病大养,角色行为异常(E)是患者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等不良心境的影响导致行为异常。

  • [单选题](2013)洗涤红细胞的特点是
  • 血浆蛋白的含量很少

  • 解析:洗涤红细胞是全血去除了几乎全部血浆和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等的红细胞成分。洗涤红细胞的特点是已移除≥98%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至少保留了70%以上的红细胞,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可明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j64o2.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 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9)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LA物理师 医学基础知识 主管护师 儿科主治 畜牧兽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