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神门
B
题目:下列耳穴中,位于三角窝的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妊娠晚期患急性胰腺炎多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病死率较非孕妇女病死率增高
妊娠不是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的绝对禁忌
解析:1.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较多,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重,是威胁母婴生命最危险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2.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故B错误。3.总死亡率仍高于一般产科人群,4.对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可在十二指肠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或腹腔清创引流术治疗是有益的。故ACD正确。
[多选题]诊断结肠癌时,可选择检测的肿瘤标志物
CA242
CA19-9
CEA
解析:1.糖类抗原242(CA242) 在胰腺癌或结直肠癌时,血清CA242表达升高。2.糖类抗原19-9(CA19-9) 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达82%,浓度和肿瘤体积之间无相关性。几乎所有CA19-9水平超过10,000U/ml的患者都存在远处转移。3.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个结肠癌标志物,CEA又不同程度的出现在其他很多肿瘤中,如结肠外的其他消化道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甲状腺癌, 故BCD正确。
[多选题]血浆蛋白经胃肠道丢失的机制为
黏膜通透性增加
淋巴管阻塞
黏膜破损
解析:胃丢失蛋白也就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故选ACD
[单选题]"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
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
[多选题]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时要排除
无过量饮酒史
活动性病毒感染
胆道疾病
无肝毒性药物应用史
无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
解析: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就诊;30%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8%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而就诊;部分患者以急性、甚至暴发性起病(约占26%),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临床过程凶险。约17%~48%AIH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故上述因素都需要排除。
[多选题]胃溃疡并发大出血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措施
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口服
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射
解析:1.近几年来亦有人用去甲基肾上腺素溶液由胃管注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2.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故CD正确。
[多选题]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是
Gilbert综合征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解析:1.Gilbert综合征:发生黄疸的机制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及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本病特征为除黄疸外,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无需治疗,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单纯间接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之一。2.Crigler-Najja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非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本综合征可分为重型或轻型,前者因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与脑组织中脂肪组织有极强的亲和力,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多见于新生儿,其预后极差。3.Roto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碍所致。本病特征为血清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故C错误。4.Dubin-Johnson综合征:引起黄疸的原因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结合胆红素的转运及向毛细胆管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本病特征为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预后良好。故D错误。5.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黄疸一般为轻度,没有皮肤瘙痒,但有原发病的表现。故E正确。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jk39d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