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病毒
E
题目:男性,24岁,发热,咽痛2天,体检T:38.5℃,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无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胸片无异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行针手法有( )
提插法
捻转法
震颤法
刮针法
[多选题]关于风疹,正确的是
风疹病毒是囊膜病毒
发热1~2天后出疹
皮疹为散在斑丘疹,自面部开始,1日内遍及颈、躯干、四肢
伴有枕后淋巴结肿大
解析:风疹是有风疹病毒引起,风疹病毒是RNA病毒,是膜囊病毒。风疹发病一般分为3个期——①潜伏期:14-21天;②前驱期:1-2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③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个别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增高所致。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为典型的临床特征。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发生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故E错。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
[多选题]病人教育的内容有
健康观、疾病因果观
疾病性质及其规律
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
各种资源的作用和利用
[多选题]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类型有哪几种情况
新发病例
现患病例
死亡病例
解析: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回顾性研究,是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某病的对照者暴露于某可能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类型包括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多选题]发现可疑心搏骤停的病人现场抢救原则正确的是
迅速判断
就地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同时与120联系转送医院
解析:当怀疑有心脏骤停的危险时,(1)应当迅速做出判断,确定当前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2)当发现病人意识丧失,①首先用手轻推病人肩部,如无反应,立即使病人仰卧,急救者将耳或面颊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并触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确认心跳骤停马上抢救。②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解开病人衣领与腰带,急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插入病人颈后,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颈项过伸。③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者右手捏住病人鼻孔,左手托下颌,并将病人口唇张开,急救者深吸气后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病人胸廓升起为有效;放松捏住鼻孔的右手,病人胸廓复原,并感到病人口鼻有气呼出为有效。(每分钟均匀重复吹气16次)如无效④胸外按压为现场急救最实用有效的抢救方法:病人仰卧地上或背部垫一块木版。急救者用一手的掌根部按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手压在该手上,肘关节伸直,利用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挤压,使胸骨下陷3~4厘米,略作停顿后在原位放松,手掌根部不要抬起。按压次数每分钟60~80次:单人急救(按压15次,吹气2次),两人抢救(按压4~5次,吹气1次)。⑤病人要注意保暖与空气流通,等候120急救或送入医院抢救
[单选题]现有的经穴数目为( )
361个
[多选题]围产期用药应注意的事项是
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选用疗效确切不损害母体和胎儿的药物
小剂量开始
勿用X类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jkne45.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