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配研法

A

题目: 硫酸阿托品散为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其制备方法为先用乳糖饱和研钵表面能后倾出,再加入硫酸阿托品1.0g与胭脂红乳糖(1.0%)1.0g研匀,按等体积递增法逐渐加入98g乳糖混匀并过筛,即制得100倍散(1g药物加入赋形剂99g)。

解析:本题考点是散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散剂生产与贮藏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①供制散剂的饮片、提取物均应粉碎。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③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④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存。打底套色法因只侧重色泽,违背了药粉等量容易混合均匀的原则,目前不采纳此方法。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的药材是
  • 紫菀

  • 解析:本题考查药材紫菀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

  • [单选题]含有3-OH的是
  • 黄酮醇

  • 解析:本组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黄酮醇含有3-OH。

  • [单选题]有关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和调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3日极量

  • 解析:(1)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故A正确。(2)毒性药品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故B错误。(3)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故C正确。(4)具有毒性药品经营资格的零售药店,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时,须凭盖有执业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公章的正式处方。故D正确。

  • [多选题]鞣质的药理作用有
  • 收敛作用,治疗出血、创伤

    解毒作用(用于重金属盐或生物碱中毒)

    降压作用

    驱虫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 解析:本题考点是鞣质的生物活性。鞣质是一种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①收敛作用:内服可用于治疗肠胃出血,外用可用于治疗创伤、灼伤的创面;②抗菌、抗病毒作用:如贯众鞣质可抗流感病毒;③解毒作用:由于鞣质可与重金属盐和生物碱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有些具有毒性的重金属或生物碱被人体吸收后,可用鞣质作解毒剂,减少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④降压作用:如槟榔中的一种鞣质,对高血压有降压作用,而对正常血压无影响;⑤驱虫作用:如石榴皮中的鞣质、槟榔中的缩合鞣质等;⑥其他作用:近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鞣质还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等。

  • [单选题]维持情志活动正常的主要脏腑是
  • 心与肝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

  • [多选题]风热感冒者需慎用的药物有
  • 藿香正气水

    午时茶颗粒

    参苏丸

    正柴胡饮颗粒

  • 解析:ABCD本题考查内科常用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颗粒、参苏丸、正柴胡饮颗粒的使用注意事项均有风热感冒者慎用的要求,而双清口服液则是风寒感冒者慎用。故选ABCD。

  • [多选题]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关于药品令售企业各类人员配备和资格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是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备中药调剂员资格

    中药采购人员应是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药学专业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企业法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应具备执业药师资格


  • [单选题]不属于黄柏炭性状特征的是
  • 偶有焦斑

  • 解析: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e Cortex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陕西、湖北、云南、湖南等省区亦产。黄柏炭:形如黄柏丝,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或棕黑色。体轻,质脆,易折断。味苦涩。答案选C

  • [多选题]千金止带丸的功能有( )
  • 健脾补肾

    调经止带

  • 解析:本题考查妇科常用中成药千金止带丸的功能主治。千金止带丸具有健脾补肾,调经止带的作用。治疗脾肾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带下痛。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jmr6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卫生管理(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内分泌学主治医师(代码:309)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药学类)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儿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