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患儿,3岁。晨起流涕、喷嚏,未经用药,当晚症状消失,其易趋康复的生理基础是( )
  • 正确答案 :D
  • 纯阳之体


  • [单选题]生姜能减轻或清除生半夏的毒性,这种配伍关系是
  • 正确答案 :C
  • 相杀

  • 解析: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 [单选题]左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是( )
  • 正确答案 :A
  • P>0.11s,常呈双峰,双峰间期≥0.04S

  • 解析: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

  • [单选题]治疗痔疾常取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C
  • 承山

  • 解析: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聚证的特征
  • 正确答案 :E
  • 是为脏病

  • 解析: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 [单选题]下列关于感染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病原体侵入人体,只要发病就意味着感染过程的开始

  • 解析: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些病原体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时,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伤,所以发病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过程的开始。

  • [单选题]患者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舌苔腻微黄,脉虚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E
  • 健脾丸

  • 解析:消食剂的主治证候。上述症状由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当健脾与消食并举。

  • [单选题]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 正确答案 :A
  • 病位在心,涉及肺脾

  • 解析:本病的形成,中医认为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变部位主要在心,常涉及肺、脾等脏腑。内因:素体正气亏虚。外因:温热毒邪侵袭。

  • [单选题]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的脉象是( )
  • 正确答案 :B
  • 微脉

  • 解析:微脉脉形细小,脉势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 [单选题]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 正确答案 :E
  • 丸剂

  • 解析: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丸剂

  • [单选题]燥热津伤其口味是( )
  • 正确答案 :C
  • 口涩

  • 解析:口涩指口中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感觉。每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所致。

  • [单选题]心室颤动的心电图改变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心室波为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

  • 解析: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相当于心室停搏。心电图的改变是心室波为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

  • [单选题]下列各项,入汤剂后下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C
  • 砂仁

  • 解析:砂仁味辛,性温,功效:辛散温通,行气和中,开胃消食。温脾止泻,理气安胎治疗妊娠呕恶、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胎动不安者。入汤剂后下

  • [单选题]患者,女,25岁。月经提前1周,经量多,色鲜红,腰膝酸痛,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不宜选用的药组是
  • 正确答案 :D
  • 艾叶、干姜

  • 解析:从症状分析,此证为血热出血,兼有阴虚症状。选项A、B、C、D中的药物均为凉血或平性,可用于热性病证;而选项D之艾叶、干姜为温热性药物,适用于寒性病证之出血,不宜用于热性出血,以免加重出血。

  • [单选题]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功效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A
  • 沙参

  • 解析: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 [单选题]功用为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方剂是( )
  • 正确答案 :E
  • 麻子仁丸

  • 解析:麻子仁丸,泻下剂,润下,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功效。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jv604r.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风湿病(副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