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既可化湿,又可发表解暑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佩兰

  • 解析:化湿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功能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苍术不解暑;羌活、独活、砂仁不可发表解暑;佩兰芳香辛散,性平力缓,主入脾、胃,兼入肺经。功能化中焦湿浊而醒脾、解暑。既善治湿阻中焦、脾经湿热,又可治暑湿及湿温初起。

  • [多选题]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正确答案 :ABCDE
  •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或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产品


  • [单选题]含有易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入汤剂的煎服方法是
  • 正确答案 :C
  • 后下

  • 解析:答案:C。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

  • [单选题]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 正确答案 :E
  • 开发中药新剂型

  • 解析:中药鉴定学现阶段的任务很多,题目提出的是主要任务,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因为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真伪优劣是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凡是符合国家药典标准规定的中药,即为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典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即为质量优良。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此项任务主要是通过资源调查,摸清家底,以利于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 [单选题]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收后可出现神经症状及全身毒性反应的毒性成分是
  • 正确答案 :A
  • 苛辣性毒素


  • [单选题]能清热泻火,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芦根

  • 解析:芦根,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也是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 [单选题]"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所指的治疗原则是
  • 正确答案 :C
  • 因时制宜

  • 解析: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等。此即古人常说的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故此题应选C。

  • [单选题]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原则上几年调整一次
  • 正确答案 :C
  • 3年

  • 解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 根据管理办法,必要时,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同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可适时组织调整。

  • [单选题]功擅祛痰排脓而消痈,有"肺痈要药"之称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桔梗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广地龙的性状特征
  • 正确答案 :D
  • 受精囊孔3对,在6/7~8/9环节间

  • 解析: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雌生殖孔在第十八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8/9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故此题应选D。

  • [单选题]硫黄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B
  • 解毒杀虫疗疮,助阳通便

  • 解析:硫黄,中药名。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k73k3y.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职业病学(副高)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主治医师(代码:313)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主管护师 畜牧兽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