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疗程至少14日,一般2~4周 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 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应维持1~2周 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常需4~6周

ACDF

题目:患者女性,45岁,因“尿频、发热、寒战和腰痛”来诊。有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9℃,脉博110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肋脊角压痛。尿液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肉眼可见血尿,大量细菌和白细胞管型,空腹血糖为10.0mmol/L。诊断:急性细菌性肾盂肾炎。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生化,做尿液及血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解析:急性肾盂肾炎的疗程应为疗程至少14日,一般2~4周;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应维持1~2周;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常需4~6周等。故选择ACDF。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 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

    作用于受体

    基因治疗

    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补充机体缺乏的各种物质

  • 解析: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几乎涉及生命代谢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因此药物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①酶;②离子通道;③核酸;④免疫系统;⑤基因;⑥受体;⑦其他,如酸碱反应、渗透压改变、氧化还原(自由基清除)等改变机体内环境。还有些药物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维生素、多种元素等。

  • [多选题]药物相互作用按发生机制可分为
  • 药剂学相互作用

    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

  • 解析:药物相互作用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1)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在药物制剂进入可利用状使药物理化态之前相互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性质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疗效。(2)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任一环节发生相互作用,使血药浆浓度或在靶位的浓度发生变化,最终使药效发生改变。(3)药效学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不同受体,产生疗效的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对血药浆浓度或靶位的浓度无明显影响。故选ACD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kemd1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全科医学(正高) 整形外科(正高) 临床营养(副高) 职业病学(副高)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01)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代码:352) 病理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0) LA医师 中西医结合执业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