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药材呈线性,三分枝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西红花

  • 解析:西红花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故此题应选B。

  • [单选题]寒凉性能具有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B
  • 平肝

  • 解析: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故选B

  • [单选题]药物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正确答案 :E
  • 70%~80%

  • 解析:一般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80%。故正确答案为E。

  • [单选题]补虚药多数具有的味是
  • 正确答案 :A
  • 解析:根据“甘能补”的理论,补虚药物大多具有甘味。

  • [单选题]禁止采猎的野生药材物种是
  • 正确答案 :A
  • 鹿茸(梅花鹿)

  • 解析:鹿茸(梅花鹿)属于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禁止采猎;鹿茸(马鹿)属于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故选A、B、A。

  • [单选题]商业贿赂行为的查处机关是
  • 正确答案 :C
  •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既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又能清热解毒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益母草

  • 解析:答案:E解析:红花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泽兰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当归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桃仁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因此答案是E。

  • [单选题]治亡阳证,常以附子配
  • 正确答案 :B
  • 干姜

  • 解析:附子配干姜 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故此题应选B。

  • [单选题]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的依据是
  • 正确答案 :E
  • 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

  • 解析: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 [单选题]大黄生用的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增泻下通便之力

  • 解析: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热利湿。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

  • [单选题]炉甘石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D
  •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 解析:炉甘石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经。性能特点:甘平无毒,入肝、脾经,极少内服,多供外用。能明目退翳,为眼科要药;善生肌敛疮、收湿止痒,为外科疮疹湿痒常用。功效:明目去翳,收湿生肌。主治病证:(1)目赤翳障,烂弦风眼。(2)疮疡溃烂不敛,湿疹湿疮。故此题应选D。

  • [单选题]易引发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柴胡注射液

  • 解析: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较多;其次是呼吸系统反应:气短、胸闷、心慌等现在这种药品已基本不用了。

  • [单选题]既能上行头目,又可下达血海,素为头痛要药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川芎


  • [单选题]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的祛风湿药是
  • 正确答案 :A
  • 桑寄生

  • 解析:豨莶草、臭梧桐,均能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湿疹瘙痒、中风手足不遂及高血压等。相异的是:豨莶草性寒,善祛筋骨间的风湿而除骨节疼痛,治热痹宜生用,治寒痹应制用;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疡肿毒。臭梧桐性凉,清热力不及豨莶草,痹证无论寒热成宜。桑枝性平而能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无论寒热新久成宜,又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祛风湿药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桑寄生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善治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性平,长于养血而补肝益肾,又治血虚兼风湿者;还能固冲任安胎,治胎漏下血及胎动不安。

  • [单选题]动物类药水分含量应是
  • 正确答案 :D
  • 7%~13%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kok235.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口腔修复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心电学技术(副高) 疾病控制学主治医师(代码:361) 主管药师(代码:366)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修复科)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口腔学专业知识 临床专业知识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