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对比看 听爆声 闻香气 看断面

ABCD

题目:炒黄操作时,炒制程度可从( )方面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炒黄"。炒黄的操作虽然简单,但炒制程度却难判定,因为很多药物表面就是黑色、黄色或灰色的,根据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①对比看:炒制时可以留少许生品,一边炒,一边与生品比较,颜色加深即可。②听爆声:很多种子类药材,在炒制时都有爆鸣声,一般在爆鸣声减弱时即已达到炒制程度,不要等到爆鸣声消失。③闻香气:种子类药材炒制过程中一般都有固有的香气逸出,所以闻到香气时,即达到了炒制程度。④看断面:当看表面和听爆鸣声仍难以判定时,可以看种子的断面。断面呈淡黄色时即达到了炒制程度。该条是判定标准中最关键的一条,可以说炒黄的程度体现,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断面的颜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正确的是
  • 自监督管理部门核发《非处方药药品审核登记证书》之日12个月后,该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否则不准出厂

  • 解析:自监督管理部门核发《非处方药药品审核登记证书》之日12个月后,该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否则不准出厂。故选A。

  • [单选题]甲基多巴宜联用
  • 钩藤散

  • 解析:钩藤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与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联用,有利于改善对老年高血压症的治疗作用。

  • [单选题]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横切面上通常可见的一圈环纹是
  • 形成层

  • 解析: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结构;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答案选D

  • [单选题]负责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部门是
  • 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

  • 解析:关于中医药的要分清楚,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是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中药及民族药的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和中药资源普查的是中医药管理部门;承担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管理的是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

  • [单选题]易升华的饮片是( )
  • 樟脑

  • 解析:考查中药养护。樟脑、樟脑易升华。

  • [单选题]暑邪伤人可见口渴喜饮,气短乏力是由于
  •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 解析:本题考查对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掌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有升发之特点,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由于大量汗出,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故外伤暑邪,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 [多选题]双黄连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有
  • 单独使用

    慎合用药

    与他药联用,需间隔时间

    用法用量

    发现异常,及时抢救

  • 解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有:(1)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液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除临床必须使用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口服双黄连制剂,或采用肌内注射方式给药。(2)医护人员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产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该产品治疗。有咳喘病、心肺功能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的患者避免使用该产品。(3)建议双黄连注射液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双黄连注射液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4)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双黄连注射液,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故此题应选ABCDE。

  • [单选题]呈扁片状,全身密被细鳞,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足趾底面具吸盘的药材是
  • 蛤蚧

  • 解析:本组题考查常用动物药材的性状鉴别。蛤蚧药材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口内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相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5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

  • [单选题]能涌吐痰饮的药是
  • 常山

  • 解析:本题考查对药物功效的了解。常山具强烈的涌吐作用,用于胸脘痰结。配伍甘草、蜂蜜可增强其涌吐作用。与甘草、蜂蜜同用,可以在保证涌吐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常山的用量。现代临床较少将本品作涌吐药使用。古方主要用以涌吐痰涎。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l846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妇女保健(正高) 医院药学(正高) 口腔执业医师 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 CT医师 DSA技师 中医学专业知识 医师定期考核 临床营养(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