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C
题目:患儿男,孕33周早产,生后5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拒食,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细湿啰音。
解析:1.患儿出生时或生后2~6小时内即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鼻翼扇动、发绀、吸气时胸廓凹陷,伴呼气时呻吟。呼气时呻吟是机体保护性反应,呼气时声门不完全开放,使肺内气体潴留,防止肺泡萎陷。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为本病的特点。严重时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危及生命。
【该题针对“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5”知识点进行考核】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
【该题针对“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5”知识点进行考核】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导致通气不良,出现缺氧、发绀,进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所以该患儿不能自主呼吸。
【该题针对“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5”知识点进行考核】
4.治疗原则:纠正缺氧,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症处理。护理措施:尽早使用持续正压呼吸(CPAP)用氧,可用呼吸机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机行CPAP通气)或用简易鼻塞瓶装法,压力以0.392~0.588kPa(4~6 cmH20),早产儿从0.196~0.293kPa(2~3cmH20)开始。操作时,水封瓶放在距患儿水平位下30~50cm处。气管插管用氧,如用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该题针对“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5”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疱疹性口炎的描述正确的有
起病时发热,达到38℃~40℃
齿龈红肿触之易出血
局部疼痛、拒食、流涎
病程约1~2周
解析: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无明显季节性,1-3岁小儿多见,传染性强,起病时发热,体温达38-40℃,齿龈红肿,触之易出血,口角及唇周皮肤可有疱疹,局部疼痛,出现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约1-2周,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淋巴结肿大约2-3周后恢复。故选BCDE。
[多选题]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是 ( )
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
易发生溢乳、呛乳现象
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
解析:婴幼儿消化系统有如下特点: 一、 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故口腔粘膜干燥。婴幼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加之婴幼儿不懂得保护口腔,所以容易损伤和出血。 二、 胃容量小,胃液分泌量比成人少,乳儿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含量均不及成人,故每日饮食次数要比成人多。 三、 婴幼儿肠粘膜上皮细胞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低,所以易患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 四、 婴幼儿肠道长度与身高比例相对地比成人长,这样有利于增加肠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面积,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婴幼儿的肠壁薄,粘膜脆弱,肠液中的各种酶含量较成人低,对完成消化吸收功能不利。同时肠系膜长而薄弱,容易被牵长,因此发生肠套叠、肠扭转的机会比成人高。 五、 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运动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其他系统有病时,如发热、感冒、肺炎等均可影响婴幼儿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好、呕吐和腹泻。
[多选题]社区康复护理常用的方法包括
观察与沟通
纠正残疾者的姿势
学习和掌握有关功能训练技术
日常生活训练
心理护理
解析:社区康复护理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与沟通、纠正残疾者的姿势、学习和掌握有关功能训练技术、日常生活训练、心理护理等。故选ABCDE。
[多选题]建设性冲突中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障碍,影响沟通的因素有
传递障碍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了改变
传递层次的障碍
传递手段障碍
[多选题]小儿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
心理疏导,增强治疗的信心
保护性隔离
避免预防接种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解析:小儿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增加患儿的治愈信心;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避免出血护理,避免肌肉注射,穿刺,避免免疫接种。故选BCDE。
[多选题]下列关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易引起中耳炎
婴儿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发生鼻塞
婴幼儿鼻泪管短,上感时易引起结膜炎
喉头狭窄,富有血管,感染时易发生出现呼吸困难
解析:因为右侧主支气管与左侧主支气管相比较而言,右侧主支气管比较粗、短,与气管延长线的夹角比较小,故异物相对容易进入右侧主支气管和以下的叶段支气管。
[多选题]护理管理的特点有
独特性
综合性
广泛性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lewy.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