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耳毒性加重
C
题目:庆大霉素与呋塞米合用时可引起
解析:呋塞米的耳毒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鸣,肾功能减退者尤其容易发生。其原因可能与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有关。呋塞米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诱发或加重耳毒性,故避免合用。故本题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是
有明确的职业史
解析:此题是理解记忆试题,考核对职业病诊断和处理原则的记忆。职业病诊断的第一项原则是职业史,其次是生产环境调查和病史及临床检查,因此正确答案是A。其他几种答案不是首要条件。
[单选题]结核性腹膜炎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振水音阳性
解析:本题是对疾病临床表现的理解及记忆的考查。结核性腹膜炎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虽然压痛轻微,但多数存在,因此腹部压痛(A)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腹壁柔韧感(B)是结核性腹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因此(B)也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在干酪型和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中移动性浊音可为阴性,并可在脐周或腹部其他部位出现包块,因此移动性浊音阴性(C)和腹部包块(E)也可出现在结核性腹膜炎。而振水音(D)为胃潴留的体征,在结核性腹膜炎不可能出现该体征。所以正确答案为D。答错的主要原因为对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掌握不足以及对振水音体征的临床意义认识不清所造成的。
[单选题]男,25岁。一周前右足底被铁钉刺伤,未做清创处理。近日,感头痛、咬肌紧张酸胀,诊断为破伤风,其发病机制中错误的是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症状
解析: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破伤风的主要毒素痉挛毒素是外毒素,溶血毒素会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毒素也会对交感神经产生影响。故选E。
[单选题]患儿5岁,智能低下。诊断为D/G易位型唐氏综合征。查患儿母亲为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患儿母亲的核型应为
45,XX,-14,~21,+t(14q21q)
解析:D/G易位,D组中以14号染色体为主,即核型为46,XX(或XY),~14,+t(14q21q);这种易位型患儿约半数为遗传性,即亲代中有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即有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段"搬"到另一段染色体上,因为本例患者考虑是14号染色体易位,考虑母亲也有14和21条染色体的搬家。所以选C。
[单选题]女,35岁。与人争吵后,误服有机磷农药50ml,立即被其家人送往医院。该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是
彻底洗胃
解析:有机磷中毒的治疗包括迅速清除毒物,并口服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反复洗胃,直到洗清为止,故选A。
[单选题](2002、2005)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是由于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解析:有效不应期:从心肌细胞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55毫伏的期间内,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极化或局部去极化,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复极化从-55毫伏到达-60毫伏的这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兴奋性开始恢复,对特别强大的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这段时间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即由0期开始到复极化3期-60毫伏为止的这段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单选题]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
临床表现
解析:颅底骨折的诊断和定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史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普通X线片可显示颅内积气,部分能显示骨折线。B超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无价值。CT主要用于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不能分辨颅底骨折线,可用于排除有无脑损伤。故本题选B。
[单选题]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应是
卡介苗
解析:新生儿期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国家免疫程序规定:此期间需要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所以选A。
[单选题]女,40岁。已婚,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子宫孕50天大小,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子宫腺肌病
解析:子宫肌瘤、子宫肥大进行性痛经少见,故A、C不正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较子宫腺肌病轻,以侵犯卵巢最为常见,故D不正确。早孕应有停经史及其他早孕反应,故E不正确。子宫腺肌病主要表现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子宫经期时压痛尤为显著。本病例提示子宫腺肌病可能性大,故选B。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lk329.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