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不符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左心室肥大

  • 解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特点是:①右心室肥大;②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③右心房肥大;④房内传导延缓: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⑤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

  •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解析: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延长,大于PP间距;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选题]临床上需要加做上、下肋间导联心电图的情况是
  • 正确答案 :A
  • 某一胸导联存在可疑的异常Q波

  • 解析:当某一胸导联存在可疑的异常Q波时,应加做上、下肋间导联心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存在Q波区,通常用于不典型或小范围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 [单选题]心电图上表现RR间距规则的是
  • 正确答案 :D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多选题]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CE
  • 是指QRS波群电轴指向+90°,而T波电轴指向-30°

    在瘦长体型者易见

    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倒置

    口服钾盐可使T波恢复

  • 解析:两点半综合征是指在正常人中,特别是瘦长体型者偶见额面QRS-T夹角增大,QRS波群电轴指向+90°,而T波电轴指向-30°,似时钟两点半。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倒置。运动试验或口服钾盐可使T波倒置恢复为直立,属功能性T波改变。

  • [单选题]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AAI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

  • 解析:固率型起搏器因无感知功能,可致起搏脉冲与自身电活动竞争而产生竞争性心律失常。生理性起搏是尽可能模拟窦房结及房室传导系统的生理功能,提供与静息及活动相适应的心率并保持房室同步。VVI起搏器只保证心室按需起搏,因此房室电机械活动不同步,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器。VVI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

  • [单选题]P波时限>0.11s可见于多种疾患,但除外
  • 正确答案 :B
  • 右心房负荷增加


  • [单选题]以下为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 正确答案 :A
  • 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

  • 解析:ST段的斜率是指ST段终点的高度减去J点的高度。

  • [单选题]心电图计算机自动分析有如下优越性,但应除外
  • 正确答案 :D
  • 可代替人工诊断

  • 解析:心电图的计算机自动分析能明显提高心电图测量和诊断的工作效率,但目前心电图的计算杌自动诊断的准确性距离临床医师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尚不能代替人工诊断。

  • [单选题]右束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大于窦性PP间距,在一般心率下显示的束支阻滞应诊断为
  • 正确答案 :A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 [单选题]心肺感受器存在于
  • 正确答案 :B
  •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 [多选题]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是
  • 正确答案 :AD
  • 触发活动

    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


  • [单选题]关于窦性停搏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 长PP间距应是正常窦性PP间距的整数倍

  • 解析:窦性停搏的长PP间距与正常窦性PP间距之间无倍数关系,而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长PP间距与正常窦性PP间距有倍数关系,应注意两者的鉴别。

  • [单选题]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患者常因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发生晕厥或猝死


  • [单选题]Ⅰ导联属标准双极导联,其正极应安放在
  • 正确答案 :C
  • 左手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ln1dw9.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小儿内科学(副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副高)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职称(中药学类) 理化检验技术(士)(代码:109)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CT技师 中医学专业知识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