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外部控制

B

题目:医院对医务人员严格施行准入制度,这一控制措施属于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为窒息新生儿进行ABCDE复苏时,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的是
  • 评价和环境

  • 解析: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A(airway)清理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呼吸、C(circulation)恢复循环、D(drugs)药物治疗、E(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评估和环境(保温)。其中评估和保温(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

  • [单选题]以下关于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指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安静时心率正常,运动时心率明显加快

  • 解析:安静状态下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

  • [单选题]脐静脉插管后导管末端应位于
  • 下腔静脉

  • 解析:用血管钳将脐带拉直,导管前端与脐静脉对齐,旋转缓缓插入,插至脐轮时把脐带拉向下腹壁倾斜成50°左右,导管向患儿头方向插入,如遇有阻力,不能强行插入,应稍退出2cm,再插入,以免穿透血管壁。床边X线定位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应在下腔静脉(膈上1cm)处。

  • [多选题]控制的理论基础
  •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公平理论

  • 解析:控制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公平理论等。故选ABDE。

  • [多选题]关于流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流行期间以5~14岁的少年儿童发病率高

    婴幼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 解析: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 [多选题]患儿,男,8岁。因眼睑水肿、血尿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8.6/12.4kPa(140/93mmHg),脉搏140次/分,呼吸40次/分。患儿烦躁,自诉头晕、心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0个/HP,白细胞5个/HP,管型少量,尿量约300ml/24h。该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 限制钠、水的摄入

    休息

    给予利尿剂

    输白蛋白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 解析:急性肾炎的护理措施: 1.休息原则 起病2周内患儿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但应避免体育运动和重体力活动;尿沉渣细胞绝对计数正常后方可恢复体力活动。 2.饮食管理 对于水肿、血压高、尿少的患儿,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食盐以60mg/(kg·d)为宜,水分一般以不显性失水加尿量计算;有氮质血症者应适当限制蛋白,可给优质动物蛋白0.5g/(kg·d),尿量增多。氮质血症消除后可恢复蛋白质供给,以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3.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和降压药,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1)经控制水和盐摄入后仍有水肿、少尿者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应用利尿剂前后,要注意尿量、水肿及体重的变化并随时记录;静脉应用呋塞米后要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2)经休息、控制水盐及利尿剂后血压仍高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应用降压药后应监测血压的变化,并避免患儿突然站立,以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1)观察患儿水肿有无消退或减轻,每日观察体重有无减轻、腹围有无缩小;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遵医嘱留尿标本送检。患儿尿量增加,肉眼血尿消失,提示病情好转;如尿量持续减少,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要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观察患儿血压变化,如果突然血压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头晕眼花等,提示高血压脑病,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等药物治疗。 (3)观察患儿有无咳嗽及粉红色泡沫痰,观察呼吸、心律、心率或脉率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若发生严重循环充血,应将患儿置于半卧位、吸氧,并遵医嘱药物治疗。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m059j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卫生管理(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康复医学(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6)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助产士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