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DP

B

题目:能促进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

解析:ADP:二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   “~”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低能磷酸键,是ATP(A—P~P~P)分解释放能量后的主要产物之一,当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生ATP供能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A—P~P发生断键,形成AMP(一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并释放能量,当ADP也不能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的时候AMP开始断键释能量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病人应立即注射的药物是
  • 阿托品

  • 解析:有机磷酸酯类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使胆碱酯酶失活,体内大量乙酰胆碱堆积而引起临床症状。阿托品选择性阻断M受体,在很大剂量时也阻断N受体,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用于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抢救,能缓解N样症状,大剂量时可对中枢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应用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用药。解磷定为胆碱酯酶复活药,在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需要与阿托品合用,单独应用不能迅速缓解中毒症状。故本题选B。

  • [单选题]40岁男性患者,近5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吃的饭里放了毒药而不敢吃饭,常听见有人在谈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到处写告状信。此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 精神分裂症

  • 解析:患者出现了幻听、幻觉、幻想症这是精神分裂的表现,故选A。

  • [单选题]最容易引起窦房传导阻滞的是
  • 高钾血症

  • 解析:1.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40%,因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周围器质性损害。其中,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时窦房阻滞发生率为3.5%,比窦性心动过缓要少得多,其发病原因可以是继发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但窦房结缺血或梗死亦常见。此外,也见于高血压性心脏损害、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炎症或缺血所致的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等。2.高钾血症、高碳酸血症、白喉、流感等。3.窦房结周围区域的退行性硬化、纤维化、脂肪化或淀粉样变。4.药物中毒以及大剂量使用普罗帕酮亦可引起,但多为暂时性的,如洋地黄、奎尼丁、维拉帕米、丙吡胺、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等。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的健康人,可用阿托品试验证实。

  • [单选题]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成瘾性较轻的催眠药物是
  • 地西泮

  • 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考生对地西泮临床应用的了解。扑米酮是用于癫痫大发作的药物,氯丙嗪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甲丙氨酯虽然属于镇静催眠药,但其主要是缩短快动眼睡眠,苯巴比妥也属于镇静催眠药,通过缩短快动眼睡眠,改变睡眠模式,引起非生理性睡眠,所以A、C、D、E均可排除,而地西泮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对快动眼睡眠影响小,依赖性及戒断症状也较轻,所以标准答案是B。

  • [单选题]男,20岁。右前臂被炸伤4小时,最大伤口长5cm。出血多,伤及肌肉,X线检查无骨折、未见金属异物,其伤口最佳处理是
  • 清创后二期缝合

  • 解析:火器伤要尽早清创,充分显露伤道,清创后不宜一期缝合,因为初期清创后,挫伤区和震荡区参差交错,不易判断,需要酌情延期缝合。

  • [单选题]常用于中毒药物不明的急性中毒的洗胃液是
  • 1%~2%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

  • 解析:选用洗胃液不同:①活性炭吸附剂:活性炭是强力吸附剂,能吸附多种毒物。不能被活性炭很好吸附的毒物有乙醇、铁和锂等。活性炭的效用有时间依赖性,因此应在摄毒60分钟内给予活性炭。活性炭结合是一种饱和过程,需要应用超过毒物的足量活性炭来吸附毒物。首次1~2g/kg,加水200ml,由胃管注入,2~4小时重复应用0.5~1.0g/kg,直至症状改善。活性炭解救对氨基水杨酸盐中毒的理想比例为10:1,推荐活性炭剂量为25~100g。应用活性炭主要并发症有呕吐、肠梗阻和吸入性肺炎。②中和剂:强酸用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不要用碳酸氢钠,因其遇酸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使胃肠充气膨胀,有造成穿孔危险。强碱可用弱酸类物质(如食醋、果汁等)中和。③沉淀剂:有些化学物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小的物质,因而可用作洗胃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2%~5%硫酸钠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酸钡。生理盐水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④解毒药:解毒药与体内存留毒物起中和、氧化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使毒物失去毒性。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选用1:5000高锰酸钾液,可使生物碱、蕈类氧化而解毒。

  • [单选题]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炎增生的细胞是
  •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 解析: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本型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单选题]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
  • G细胞

  • 解析:迷走神经兴奋使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刺激胃黏膜;肥大细胞分泌组胺,进而促进胃酸分泌。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mk4k9.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心理治疗主治医师(代码:386)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儿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2) 口腔医学技术(士)(代码:103)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外科)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口腔学专业知识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