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口服避孕药

A

题目:下列药物中,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风险的药物是( )

解析:长期应用甾体激素避孕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质量检查时除一般检查项目外,还需检查药品有无虫蛀、霉变、色斑的剂型是
  • 丸剂

  • 解析:丸剂:检查有无虫蛀、霉变、粘连、色斑、裂缝等

  • [多选题]以下调配处方核查的规范操作中,正确的是
  • 处方药品调配完成后,由另一名药师核查

    核查人员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药品的一致性

    核查人员逐个检查药品的有效期等标识

    检查人员确认一切无误、签字

  • 解析:本题考查调配处方核查的规范操作。本题的"陷阱"是混淆"药品质量"与"药品外观质量"。鉴于工作特点与分工,调剂药师只能从外观判断"药品质量",不可能"逐个检查药品的质量"。因此,备选答案D不选。

  •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是
  • 磺胺类药

    抗肿瘤药

    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制剂

  • 解析:中性粒细胞减少:①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及流行性感冒。②物理化学损害,如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铅、汞等,应用化学药物如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等。④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⑤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多选题]可导致药源肝损害
  • 氟康唑

    辛伐他汀

    利福平

    对乙酰氨基酚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源性肝损害。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有导致肝功能异常、中毒性肝炎、肝衰竭等症状的报道。灰黄霉素也有肝衰竭的报道。抗结核药也屡有导致肝病的报道,如异烟肼引起的黄疸发生率为0.1%~1%,对氨基水杨酸约为0.3%~5%;利福平混合型黄疸发生率约为5%~10%。吡嗪酰胺可引起肝炎、肝坏死,甚至导致死亡。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导致肝酶升高或肝炎。在美国的PDR中被列入说明书的警告栏中。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的肝毒性也屡见报道,如氯沙坦有14例肝毒性报告,厄贝沙坦有3例报告,洛沙坦和缬沙坦上市后有13例肝病报告,其中2例死亡。他索沙坦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有1.8%~1.9%的患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因此美国FDA考虑在沙坦类药物的说明书中增加肝毒性的警告。其他如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乙醇、奎尼丁、甲基多巴等,很多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肝病。

  • [单选题]治疗急性痛风的首选药物
  • 秋水仙碱

  • 解析:治疗痛风的药物有秋水仙碱、别嘌醇与丙磺舒,其中秋水仙碱用于急性痛风,别嘌醇用于原发性继发性痛风,丙磺舒用于慢性痛风。

  • [多选题]关于ALT和AST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L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正常情况下成人的ALT值应小于40U/L

    抗生素中的多数药物如利福平、苯唑西林、头孢呋辛等都可以偶尔引起ALT和AST的升高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等都可引起ALT和AST的升高

    心肌梗死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

  • 解析:心绞痛并没有AST升高幅度大的特点,而且许多患者的AST升高是不明显的,在非变异型心绞痛更不具有这种特点。

  • [单选题]药品生产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上市药品存在安全隐患,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 不予处罚

  • 解析:药品生产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上市药品存在安全隐患,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故选C。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mv0d7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妇女保健(正高) 急救护理(副高)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6) 心电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7) 理化检验技术(师)(代码:211)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超声医学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