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药物经肾小管的分泌是主动转运过程 肾小管对药物的再吸收属于简单扩散过程 影响肾小管再吸收的主要因素为尿量和尿液pH

ACD

题目:下列选项中,有关药物经肾脏排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药物经肾脏排泄过程为:(1)肾小球滤过:大多数药物都属于小分子物质,它们经血流到达肾脏后,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有的药物与蛋白结合,则不能经肾小球滤过。(2)肾小管排泌指的是肾小管能将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类),由血流转运入肾小管腔,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在近端小管,存在着两种转运机制:①转运有机阴离子(某些弱有机酸);②转运阳离子(某些弱有机碱)。如两种药物合用,通过同一转运机制从肾小管排泄,则它们在转运系统上发生竞争,从而干扰药物的排泄。如青霉素,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其中90%通过肾小管排泌,仅10%由肾小球滤过,丙磺舒参与此种主动排泌机制,与载体形成较稳定的复合物,阻碍了青霉素的排泌,使青霉素血药浓度提高,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延长,治疗效果提高。(3)肾小管重吸收:正常情况下,原尿中的盐和水有60%~80%在近端曲管被重吸收,使该处原尿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浆中高出2.5~5倍,因而形成一种由肾小管向血浆被动扩散重吸收的驱动力量。脂溶性高者,易透过生物膜,易通过简单的扩散方式由肾小管重吸收,而血浆中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脂溶性低者,则难以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排泄增加,血浆中药浓度维持时间缩短。在肾小管中,药物以两种形式存在,解离型脂溶性低,非解离型脂溶性高。药物的解离度取决于所处环境的pH值,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的解离度小,脂溶性较高,易于被动扩散重吸收,排泄慢,维持作用时间长。药物从肾脏排泄的过程相当复杂,许多因素影响药物的肾脏排泄率。药物分子量大小,决定它通过细胞膜孔的能力;药物极性高低和解离常数大小以及内环境pH值等因素,决定药物扩散、通过膜的能力和数量;肾血流量及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影响它的肾小球滤过数量和清除速度。尿流速度的快慢,将对药物在肾小管的被动扩散过程产生影响。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根据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法,对晚期重度疼痛病人,应
  • 按需给药

    按量给药

    给予强阿片类药治疗


  • [单选题]下列哪个抗肿瘤药物属于烷化剂
  • 环磷酰胺

  • 解析:烷化剂为一类可以形成碳正离子或亲电性碳原子活性基团的化合物,这种活性基团可以与DNA中的碱基(主要是嘌呤环的7位氮原子)形成共价键,影响DNA的复制或转录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环磷酰胺可以形成具有烷化能力的活性基团,属于烷化剂类。顺铂虽然也作用于DNA的单链或双链,影响复制或转录,但它不是以正碳原子或亲电性碳原子与DNA反应的,不属于烷化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的抗肿瘤作用基于代谢拮抗的机制,紫杉醇作用靶点是微管蛋白。

  • [单选题]氰化物中毒的解毒疗法,首选
  • 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

  • 解析:氰化物中毒解毒疗法首选药物为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如无亚硝酸钠等药,也可选用美蓝治疗,但疗效较差。近年来认为依地酸二钴等有机钴盐类为治疗氰化物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与硫代硫酸钠合用还可增加疗效,可选用。故常用解毒治疗是: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法。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mvl9r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分泌(正高) 口腔正畸学(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病理学(副高)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肿瘤科) 畜牧兽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