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黄疸进行性加重

B

题目:在梗阻性黄疸中,鉴别胆总管结石和胰头癌的主要依据是

解析:胰头癌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多在50岁以上。发病隐晦,往往先出现黄疸而后才伴有腹痛(以往无相似的腹痛黄疸史)。黄疸属进行性,可发展至甚深程度而无波动表现。胆总管结石多有右上腹绞痛,胆道完全阻塞时,黄疸持续不见消退,但不呈进行性加重。颜色甚深呈黄绿色,皮肤瘙痒显著,粪便呈陶土色。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
  • 等容收缩期

  • 解析: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力开始升高。当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出现由心室向心房反流的倾向,但这种反流正好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血液因而不至于倒流。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因血液是不可压缩的液体,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以致主动脉瓣开启的这段时期,称为等容收缩相。其特点是室内压大幅度升高,且升高速率最快。故选B。

  • [单选题]第一次心包穿刺抽液总量不宜超过
  • 200ml

  • 解析:心包穿刺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200ml,重复抽液可渐增到300~500ml。抽液速度要慢,过快、过多,短期内使大量血回心可导致肺水肿。故正确答案为C。

  •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的机制是
  • 抑制肝外组织的葡萄糖利用

  • 解析: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的机制是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高浓度糖皮质激素不仅能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还能损害外周组织受体后葡萄糖转运系统的作用。

  • [单选题]患者,男,15岁,上感后2周出现肉眼血尿,BP150/95mmHg,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控制血压应首选
  • 利尿剂

  •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通常因水钠潴留引起,通常利尿治疗有效,若利尿后高血压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降压药物。

  • [单选题]女,78岁,跌倒时左肩部着地受伤,既往脑梗死病史8年,遗留左侧肢体偏瘫。查体:左肩部肿痛,活动受限。X线片检查示左肱骨大结节与肱骨干交界处可见多个骨碎块,对现尚可,略有侧方移位,首选治疗方法是:
  • 三角巾悬吊、对症治疗

  • 解析:本例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无明显移虚,不需进行手法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上肢3~4周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 [单选题]初孕妇,26岁。妊娠38周。查体:P90次/每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叩诊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踝部轻度水肿。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常妊娠改变

  • 解析:妊娠后随着子宫增大,挤压膈肌使其升高,导致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同时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心浊音界稍扩大,心尖向左移位,部分孕妇在心尖区可闻及Ⅰ~Ⅱ级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本例患者血压正常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检查均为正常表现。

  • [单选题]肾盂癌手术切除范围是
  • 患肾+同侧全长输尿管

  • 解析:手术切除患侧肾脏及全长输尿管,还应切除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

  • [单选题]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 解析:当病原体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组织后,中性粒细胞先从毛细血管游出并集聚到病原菌侵入部位。其杀菌过程的主要步骤:①趋化与粘附。吞噬细胞在发挥其功能时,首先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穿过细胞间隙到达血管外,由趋化因子的作用使其作定向运动,到达病原体所在部位。②调理与吞入。体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覆盖于细菌表面有利于细胞的吞噬,此称为调理作用。具有调理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IgG1、IgG2和补体C3。经调理的病原菌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吞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内的多种酶类起杀灭和消化细菌作用。③杀菌和消化。吞噬细胞的杀菌因素分氧化性杀菌和非氧化性杀菌两类。

  • [单选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前准备,说法正确的是:
  • 禁食患者需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

  • 解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紊乱,禁食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以防止发生低血糖。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mvlw7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血液病(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9)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4) 口腔医学技术(士)(代码:103)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