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C

题目:病情平稳后在局麻下做肾活检。病理报告:免疫荧光,IgG(++),IgA(++),IgM(++),C3(+++),Fib(++),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沉积;光镜示肾小球增大呈分叶状,系膜细胞明显增生,肾小球滤过膜增厚并呈双轨状。根据以上病理报告可诊断为何种肾小球肾炎

解析:根据WHO1982年关于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案,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分为:①微小病变:免疫荧光阴性。光镜下基本不能发现病变,偶尔可见有系膜细胞轻度增殖或系膜基质轻度产生。②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指部分肾小球和(或)肾小球局部性的病变,病变的性质可以是硬化坏死、增殖、渗出等。③弥漫性病变。A.膜性肾病指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甚至呈梯状结。B. 增殖性病变: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b.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及基质通过副系膜区插入内皮及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并由于免疫复合物的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基膜样改变而致“双轨”现象;C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以致毛细血管腔狭窄;d.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该病是膜性增殖性肾炎的一种亚型,除具有膜性增殖性肾炎的改变外,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包氏囊上皮细胞增生并形成新月体(半月体)改变。四、硬化性病变:肾小球肾炎各种病理改变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弥漫性硬化,呈“玻璃球”改变。根据以上的病理特点。本例病理诊断为: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其余均为错误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儿,3岁,身材矮小来诊,10个月会坐,1岁10个月会走,少哭,食欲差,经常便秘,头大,皮肤粗糙苍黄,乳牙2颗,哭声嘶哑,反应迟钝。为明确诊断,首先应作下列哪项检查
  • 血TSH、T4、T3


  • [单选题]胎龄大于或等于42周的新生儿
  • 过期产儿


  • [单选题](31~32题共用题干)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解析:C。呕吐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症状,一般在出生后2~4周,少数于生后1周发病.也有迟至生后2~3个月发病。开始为溢乳,逐日加重呈喷射性呕吐,几乎每次奶后均吐,多于喂奶后不到半小时即吐,自口鼻涌出;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患儿因呕吐频繁使胃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吐出物可含咖啡样物或带血。

  • [单选题]患儿脐上左1~2cm处闻及喷射性血管杂音,应尽快做
  • 动脉造影


  • [单选题]婴幼儿哮喘诊断中哪项错误
  • 婴幼儿哮喘评分小于5分可诊断


  • [单选题]患儿女,10岁。胸背部疼痛3天,伴两下肢进行性无力,尿潴留入院。体检:两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两下肢肌力O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第4胸椎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膀胱充盈,位于脐下3cm。患儿的临床诊断考虑是
  •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 [单选题]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剖宫产

  • 解析:剖宫产与湿肺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足月小样儿由于有宫内缺氧,易并发胎粪吸入性肺炎,继发肺透明膜病。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n6y18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耳鼻咽喉科(正高) 心血管内科(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重症医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卫生毒理(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 血液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0)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执业药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