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后壁 上壁 下壁 球后

BCDE

题目:患者,男性,68岁。8年来餐后1小时左右上腹部疼痛。多于秋季复发,每次持续3到5天不等。服雷尼替丁后症状可缓解。近2月疼痛持续性,服药后不缓解。间断黑便。查体:重度贫血貌,左锁骨上淋巴结可触及,约2个花生米大小,质地较硬。上腹部轻压痛。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患者食管X线吞钡检查示:食管下端呈鸟嘴状狭窄,边缘光滑,狭窄上方食管扩张,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 解析:此为贲门失弛缓症的典型X线征象。

  • [多选题]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包括 ( )
  •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再生

    小胆管增生

  • 解析: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1.肝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变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小叶内。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胞浆颗粒性消失。如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所谓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或Councillman body)。上述改变称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 necrosis),为单个细胞坏死(细胞凋谢)。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1至几个肝细胞。同时该处伴以炎性细胞浸润。 2.炎细胞浸润肝炎时在汇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也见少量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 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坏死时,邻近的肝细胞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分裂而再生修复。在肝炎恢复期或慢性阶段则更为明显。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而染色较深,有的可有双核。慢性病例在汇管区尚可见细小胆管的增生。 

  • [单选题]女性,24岁,反复腹泻,排粘液便3年,伴有腹痛,偶有便秘,无消瘦,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 )
  • 肠易激综合征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n7vym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针灸学(正高) 儿科护理(正高)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社区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3) 营养(师)(代码:210) 药学(士)(代码:101)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公卫助理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