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B
题目:患儿,女,10岁。因阑尾炎术后12小时出现少尿(10ml/h),血尿素氮25mmol/L,肌酐178μmol/L,尿比重1.030,尿钠13mmol/L,尿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也被称作肾前性氮质血症,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造成肾脏灌注压下降,使肾小球不能保持足够的滤过率,而肾实质的组织完整性却没有损害。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脱水、出血、各种休克和心力衰竭等。急性肾衰竭常规尿液检查结果为:①尿量显著减少:少尿[1.0ml/(kg.h)]超过24小时或无尿、[0.5ml/(kg.h)]超过12小时。②氮质血症:血清肌酐176μmol/L,血尿素氮15mmol/L。③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肾前性肾衰竭特点:①有脱水征。②尿比重>1.020。③尿渗透压>500mOsm/L。④尿钠20mmol/L。⑤尿肌酐/血肌酐>40。⑥肾衰指数常(RFI)1。⑦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1%。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是
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甲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个抗原性大变异,产生一个新的毒株,这种变化称作抗原转变,亦称抗原的质变;在甲型流感亚型内还会发生抗原的小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称作抗原漂移,亦称抗原的量变。抗原转变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同时转变,称作大族变异;也可能仅是血凝素抗原变异,而神经氨酸酶抗原则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小变异,称作亚型变异。
[单选题]哺乳期间婴儿4个月时,如果乳母月经来潮,此时会出现一些现象及想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考虑断奶
解析:C。母乳喂养要求至少到生后6个月。
[单选题]本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自身免疫病
解析:E。重症肌无力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阻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单选题]多动性障碍平时胃口很差,常选择
匹莫林
[多选题]8岁男孩反复脐周疼痛一周,腹痛不剧烈,照常上学,无吐泻,以往有发作史,否认排虫史,T37℃,咽(-),肺无罗音,腹平软,无压痛,无肌卫,肠鸣音5~6次/分,可考虑诊断为()
功能性腹痛
解析:答案:C
[单选题]百日咳痉咳期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多选题]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三个死亡率指标是:()
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解析:答案:BCD
[单选题]7岁的孩子,腕部骨化中心数大约为
8个
解析:E。10岁内骨化中心=年龄+1。
[单选题]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肺实质病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n8o3zd.html
相关资料